如何治疗肺部真菌感染
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措施。抗真菌药物治疗有经验性、目标性、预防性治疗,经验性治疗针对高危未明确病原菌患者用棘白菌素类等,目标性治疗依明确病原菌选药,预防性治疗用于免疫极度低下高危患者;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增强免疫力、呼吸支持治疗、处理基础疾病,增强免疫力需改善免疫状态,呼吸支持依症状给氧或机械通气,处理基础疾病要针对具体基础病采取相应措施,不同年龄人群在药物使用、运动、血糖控制等方面有不同考量。
一、抗真菌药物治疗
(一)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对于存在肺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长期住院、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免疫抑制状态等,在未明确病原菌时可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常用药物有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等,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葡聚糖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对多种真菌感染有效;还有三唑类药物,如伏立康唑,对曲霉、念珠菌等有较好抗菌活性,对于侵袭性曲霉病等有一定疗效,但需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肝毒性等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代谢及耐受情况不同,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
(二)目标性抗真菌治疗
当通过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原菌后,可进行目标性抗真菌治疗。若为念珠菌属感染,可选用氟康唑等药物,氟康唑对常见念珠菌有较好抗菌活性,但需关注耐药情况;若为曲霉属感染,伏立康唑、艾莎康唑等是常用药物,艾莎康唑对于难治性曲霉感染可能有一定疗效,不同性别患者在药物代谢上可能存在差异,女性一般体重较轻,药物剂量需综合考量,有基础肝病等病史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肝功能。
(三)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对于免疫极度低下且发生肺部真菌感染风险极高的患者,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等,可考虑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常用药物同样包括棘白菌素类、三唑类等,使用时需权衡药物预防的效益与可能的不良反应,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发育不全,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更需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
二、非药物治疗措施
(一)增强免疫力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需积极改善免疫状态。对于因基础疾病如艾滋病等导致免疫抑制的患者,需控制基础疾病进展,规范治疗基础病以提升免疫功能;对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可在不影响原发病治疗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免疫抑制剂使用方案,同时鼓励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饮食能为机体提供充足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免疫功能,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量需合理安排,儿童需在家长监护下进行适量运动,老年人运动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意外。
(二)呼吸支持治疗
当肺部真菌感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进行呼吸支持。如给予吸氧,根据患者缺氧程度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包括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模式,如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等,不同年龄患者在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上有特殊要求,儿童因胸廓、肺等解剖生理特点,参数设置需更精准考量。
(三)处理基础疾病
对于由基础疾病引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需积极处理基础疾病。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助于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及促进感染的控制,不同年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略有差异,儿童糖尿病患者需兼顾生长发育等因素合理设定血糖控制范围;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后出现肺部真菌感染,需评估化疗方案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是否需调整化疗方案等,以综合治疗肺部真菌感染及基础肿瘤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