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发病与阴道内环境改变(激素水平影响、局部免疫力下降)及外部传播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有外阴阴道瘙痒、分泌物增多等,诊断可通过妇科检查和阴道分泌物检查,不同人群如妊娠期女性、糖尿病患者、儿童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霉菌性阴道炎的定义
霉菌性阴道炎又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假丝酵母菌属条件致病菌,通常在阴道内处于酵母相,当局部环境改变等因素使其转为菌丝相时,便会引发炎症反应。
二、发病原因
1.阴道内环境改变
激素水平影响:女性在妊娠、糖尿病等情况下,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如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为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利于其繁殖致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局部糖原含量同样升高,也易引发霉菌性阴道炎。
局部免疫力下降: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患有其他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疾病时,阴道局部的免疫力降低,假丝酵母菌容易大量繁殖而致病。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阴道内正常菌群被抑制,假丝酵母菌相对优势增长。
2.外部传播因素:接触被假丝酵母菌污染的衣物、浴盆、马桶等间接传播,但相对来说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外阴阴道瘙痒:瘙痒程度轻重不一,较为剧烈,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部分患者会搔抓外阴导致皮肤破损。
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通常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这是霉菌性阴道炎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外阴灼热痛、性交痛以及排尿痛等症状,排尿痛是由于排尿时尿液刺激水肿的外阴所致。
2.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外阴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严重者可见皮肤皲裂、表皮脱落;阴道黏膜红肿,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上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急性期还可能见到糜烂及浅表溃疡。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通过观察外阴、阴道的外观表现初步判断病情。
2.阴道分泌物检查
显微镜检查:取阴道分泌物置于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溶液后镜检,若见到假菌丝或芽孢,即可确诊。这是常用的简便诊断方法,假菌丝的出现提示假丝酵母菌处于致病的菌丝相。
pH值测定:正常阴道pH值多在3.8-4.4,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pH值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4.5。
培养法:对于症状不典型或显微镜检查阴性的患者,可采用培养法进一步明确诊断,培养法的阳性率相对较高,但操作相对复杂。
五、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较高。此时诊断和治疗需更加谨慎,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因为孕期阴道局部用药相对更安全,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局部抗真菌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避免自行滥用抗生素等。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时,病情容易反复,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这类患者除了积极治疗阴道炎外,关键是要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霉菌性阴道炎的复发几率。
3.儿童:儿童霉菌性阴道炎相对少见,多与接触被污染的衣物等有关。若儿童出现外阴瘙痒、分泌物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诊断时要注意与其他儿童外阴疾病相鉴别,治疗时要选择儿童适用的温和药物,且要避免儿童搔抓外阴,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