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诊肺栓塞呢
肺栓塞的评估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等非特有;实验室检查中D-二聚体有筛选价值但不特异,血气分析可现低氧等;影像学检查里超声心动图有间接征象,CTPA是重要诊断方法,核素扫描有典型表现,MRPA适用于特定人群,肺动脉造影是“金标准”;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可提示肺栓塞,不同人群各检查有其特点及需考虑的影响因素。
一、临床症状评估
肺栓塞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并非肺栓塞所特有,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类似表现。例如,呼吸困难可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出现,不同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都可能发生,若有长期卧床、手术史、创伤史等情况,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警惕肺栓塞。
二、实验室检查
1.D-二聚体: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肺栓塞有一定的筛选价值。一般来说,急性肺栓塞时D-二聚体升高,但D-二聚体升高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恶性肿瘤等。对于年龄在50-70岁左右、有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若D-二聚体升高,提示肺栓塞可能,但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判断;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有所不同,儿童肺栓塞相对少见,但若有相关表现,D-二聚体也可作为参考指标之一。
2.血气分析:多数患者会有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血气分析结果会受到自身基础状况影响,例如长期吸烟者基础氧分压可能相对较低,在评估肺栓塞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右心室壁运动异常、肺动脉高压等间接征象,有助于肺栓塞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超声心动图在评估肺栓塞时需注意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女性若合并妊娠等特殊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时要考虑妊娠对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基础心脏病史的人群,超声心动图表现可能与无基础病者不同。
2.CT肺动脉造影(CTPA):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检查方法,可直接显示肺动脉内的栓子。它能清晰显示肺动脉内的充盈缺损等情况,对于各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只要没有CT检查禁忌证,均可进行CTPA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肺栓塞。
3.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方法之一,典型表现为肺灌注缺损而通气正常或基本正常的不匹配现象。不同人群在进行核素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儿童由于对辐射更敏感,需谨慎评估检查的必要性。
4.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对肺段以上肺动脉内血栓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对于肾功能不全不能使用含碘造影剂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替代检查方法。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进行MRPA检查时需考虑其身体状况对检查的影响,例如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植入物的人群可能不适合进行MRPA检查。
5.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才考虑使用。对于各种人群,有创检查都存在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四、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可发现下肢深静脉内的血栓,对于诊断肺栓塞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不同人群的下肢深静脉超声表现可能因年龄、生活方式(如长期站立、久坐等)、病史(如静脉曲张等)而有所不同,例如长期久坐的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流可能相对缓慢,更容易形成血栓,超声检查时需注意这些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