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子宫腺肌症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月经异常(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紊乱)、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严重,因异位内膜充血等刺激平滑肌致疼痛)、子宫增大(呈均匀性球形增大,质地硬,经前稍大经后略小,可压迫周围组织)、不孕(影响子宫收缩及盆腔内环境等致受孕难),还有性交疼痛、慢性盆腔痛等其他症状;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者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保留生育功能,绝经女性出现异常要警惕恶变,肥胖及长期服雌激素药人群风险高,治疗中患者需遵医嘱。
一、月经异常
1.月经量增多:是子宫腺肌症常见症状之一,这是因为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导致血管破裂后止血困难,进而引起月经量增多。部分患者的月经量可较以往增加12倍,长期的月经量增多可能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2.经期延长:患者的月经持续时间会比正常情况延长,原本规律的经期可能会从37天延长至710天甚至更久。这是由于子宫肌层内的病灶影响了子宫的正常修复和收缩过程,使得子宫内膜剥脱后创面修复缓慢。
3.月经周期紊乱:有些患者会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的情况,表现为月经提前或推迟。这可能与子宫腺肌症导致的内分泌失调有关,也可能是子宫肌层内的病变影响了卵巢的血液供应,干扰了卵巢的正常功能。
二、进行性加重的痛经
1.疼痛特点:痛经是子宫腺肌症的典型症状,疼痛通常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为严重,以后逐渐减轻,可持续整个经期。疼痛的性质多为痉挛性或绞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疼痛原因:主要是由于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在经期充血、水肿、出血,刺激周围的平滑肌组织,引起子宫痉挛性收缩而导致疼痛。随着病情的进展,异位内膜的范围逐渐扩大,疼痛也会逐渐加重。
三、子宫增大
1.妇科检查表现:通过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呈均匀性增大,一般为球形,质地较硬。子宫大小可随月经周期有一定变化,经前子宫稍增大,经后可略有缩小。
2.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增大的子宫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如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等症状;压迫直肠可导致便秘等问题。
四、不孕
1.发病机制:子宫腺肌症患者不孕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会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和蠕动,干扰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同时,子宫腺肌症还可能导致盆腔内环境改变,影响输卵管的通畅性和功能,阻碍精子与卵子的结合。
2.特殊人群影响: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子宫腺肌症可能会给她们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年龄较大的女性,本身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合并子宫腺肌症后受孕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加。
五、其他症状
1.性交疼痛:少数患者会出现性交疼痛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子宫后倾固定,性交时碰撞或子宫收缩上提而引起疼痛,一般表现为深部性交痛,月经来潮前性交疼痛更为明显。
2.慢性盆腔痛:部分患者在非经期也会出现慢性盆腔痛,疼痛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可能与子宫肌层内的慢性炎症和神经刺激有关。
温馨提示: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检查和治疗,尽量保留生育功能。绝经后的女性如果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等异常情况,要警惕子宫腺肌症恶变的可能,需及时就诊。肥胖、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等人群,患子宫腺肌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平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或接受其他治疗,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中断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