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涉及气道免疫-炎症反应等发病机制,有喘息等症状表现和相应体征,可依据病史、症状、肺功能检查诊断,需与心源性哮喘、COPD鉴别,治疗包括脱离诱因、药物治疗、氧疗等,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哮喘患者出现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突然加重,或原有的症状急剧恶化,通常与气道炎症加重、气道痉挛等有关,其发病机制涉及气道的免疫-炎症反应,多种炎症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参与,释放炎症介质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气流受限。
二、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主要有喘息、呼吸急促,可伴有咳嗽、胸闷等,症状严重程度不一,轻度发作可能仅有轻微喘息,重度发作时患者不能平卧,说话受限,甚至出现发绀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咳嗽为主的不典型发作,而成人多以喘息等典型症状为主。
体征表现:发作时可闻及双肺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严重时哮鸣音可能减弱甚至消失,提示病情危重。
三、诊断依据
病史:详细询问患者既往哮喘病史,包括发作频率、诱发因素等,如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感染等。对于有过敏史(如食物过敏、花粉过敏等)、家族哮喘病史的人群更需警惕。
症状表现:根据突然发作或加重的喘息、气急等典型症状。
肺功能检查:发作时通气功能检测显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FEV/FVC(用力肺活量)等指标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ml)有助于诊断。
四、鉴别诊断
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衰竭患者,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史,发作时症状与支气管哮喘相似,但常伴有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呼吸等,心脏听诊可闻及心脏杂音、肺底湿啰音等,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等表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多见于长期吸烟的中老年患者,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肺功能检查显示持续气流受限,FEV/FVC<0.70,而支气管哮喘患者气流受限多为可逆性。
五、治疗原则
脱离诱发因素:如及时脱离过敏原环境等。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药物,常用药物有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需考虑药物的适用性,儿童应优先选择安全性高、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
氧疗:对于有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93%-98%),不同年龄患者对氧浓度要求可能有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需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由于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与成人不同,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儿童适宜的给药方式,如雾化吸入等,同时要关注家长对哮喘管理的教育,包括如何识别发作先兆、避免诱发因素等。
老年患者: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时,要考虑其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时需综合评估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氧疗时要注意氧浓度的控制,避免过高氧浓度对老年患者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要加强护理,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妊娠期患者:妊娠期哮喘急性发作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发作时的缺氧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需及时控制哮喘发作以保障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