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怎样治疗方法
慢阻肺的管理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康复治疗、疫苗接种及避免触发因素等方面。药物治疗有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氧疗是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每日持续吸氧超15小时;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肌和运动训练;疫苗接种有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要戒烟并避免空气污染。
一、药物治疗
1.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能迅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喘息症状;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迷走神经通路,减少支气管痉挛;长效β受体激动剂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制剂,如沙美特罗替卡松,可长期有效控制气道炎症和痉挛。有吸烟史的慢阻肺患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时需注意烟草对肺部的持续损害,女性患者使用时要考虑激素相关的代谢影响等。
2.糖皮质激素:对于重度和极重度且反复急性加重的患者,可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能减轻气道炎症,但长期使用可能有口腔念珠菌感染等副作用,需注意口腔清洁;也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但要权衡其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老年慢阻肺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警惕骨质疏松风险,需关注骨密度变化,糖尿病患者使用时要严格监测血糖。
3.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如罗氟司特,适用于重度慢阻肺且有急性加重史的患者,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但可能有腹泻等胃肠道副作用,使用时需关注患者胃肠道功能。
二、氧疗
1.长期家庭氧疗:对于慢性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每日持续吸氧超过15小时,氧流量1-2L/min,使动脉血氧分压≥60mmHg或血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老年慢阻肺患者长期氧疗时要注意吸氧装置的正确使用和定期维护,避免因吸氧装置故障影响氧疗效果,同时要关注吸氧过程中是否出现不适症状。
三、康复治疗
1.呼吸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肌训练,如缩唇呼吸,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腹式呼吸,患者平卧,一手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增强膈肌活动度,提高呼吸效率。长期吸烟的慢阻肺患者呼吸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因体力不支而放弃训练,同时要强调戒烟对康复的重要性。
2.运动训练:如步行、踏车等有氧运动,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运动训练要根据患者的体力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呼吸肌疲劳。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慢阻肺患者运动训练时要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确保运动安全。
四、疫苗接种
1.流感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流感病毒引起的慢阻肺急性加重。儿童慢阻肺患者接种流感疫苗时要按照儿童接种程序进行,注意疫苗的适用年龄和禁忌证;老年患者接种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
2.肺炎球菌疫苗: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肺炎球菌感染导致的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慢阻肺患者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的时机和剂型可能不同,需由医生评估后决定。
五、避免触发因素
1.戒烟: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能减缓肺功能下降的速度,患者要坚决戒烟,同时要避免吸入二手烟。有吸烟成瘾的患者戒烟时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需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辅助药物(如尼古丁替代疗法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不过此处仅强调戒烟的重要性)。
2.避免空气污染:尽量避免接触厨房油烟、工业废气、雾霾等污染空气,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合适的口罩。长期生活在污染环境中的慢阻肺患者更要注重环境的防护,如居住环境的通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