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咋办
肺栓塞是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阻塞肺动脉致疾病,有相应症状,怀疑时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并呼叫急救,就医可通过影像学和血液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抗凝、溶栓、手术等方法,还可通过基础疾病预防、生活方式调整、特殊人群注意等进行预防。
一、肺栓塞的识别
肺栓塞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常见症状有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气促,尤以活动后明显,还有胸痛,包括胸膜炎性胸痛或心绞痛样疼痛等,部分患者会有咯血,若发生大面积肺栓塞还可能出现晕厥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女性若处于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肺栓塞表现也需特别关注,有相关基础病史人群如长期卧床、骨折、肿瘤等患者更易发生肺栓塞需警惕。
二、急救处理
当怀疑肺栓塞时,应让患者立即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减少氧耗。同时尽快呼叫急救医疗系统。对于有呼吸困难等缺氧表现的患者,可给予吸氧等支持措施。
三、就医检查
1.影像学检查
CT肺动脉造影(CTPA):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检查方法,能直接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情况,可明确栓塞的部位、范围等。
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筛选手段,典型表现为肺灌注缺损而肺通气正常或接近正常。
磁共振成像(MRI):对诊断肺栓塞也有一定价值,可用于对碘造影剂过敏等不适合做CTPA的患者。
2.血液检查
D-二聚体: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排除肺栓塞有重要价值,若D-二聚体正常,基本可排除急性肺栓塞;但D-二聚体升高无特异性,很多情况如炎症、创伤等均可导致其升高。
血气分析:常表现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等。
四、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对于确诊或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患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肺栓塞复发风险。
2.抗凝治疗
抗凝是肺栓塞的基础治疗方法,常用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抗凝治疗可以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和复发,为机体自身纤溶系统溶解血栓创造条件。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抗凝药物需考虑药物代谢等差异,老年患者可能肝肾功能有所减退,需密切监测凝血指标调整药物剂量;女性患者若处于特殊生理期如妊娠期,使用抗凝药物要权衡出血风险与栓塞风险等。
3.溶栓治疗
对于大面积肺栓塞(有明显呼吸困难、休克或低血压)的患者,可考虑溶栓治疗,常用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溶栓治疗可以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肺组织灌注,但溶栓有出血等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4.手术治疗
肺动脉血栓摘除术:适用于经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的紧急情况,如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大面积肺栓塞,伴休克等。但手术风险较高。
经皮导管介入治疗:包括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导管局部溶栓等,对于一些适合的患者可采用,创伤相对较小。
五、预防措施
1.基础疾病预防
对于有易患肺栓塞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肿瘤患者等,要鼓励早期活动,如在床上进行肢体的主动或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2.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人群也应保持适当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尤其是长途旅行时,要定时起身活动肢体。饮食上要注意均衡,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等不健康饮食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要注意适当活动,定期产检,关注自身血液循环情况;老年人群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导致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