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有什么不同
支气管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生物等因素引起,起病急、病程短,症状主要是咳嗽等;慢性由多种因素致气管-支气管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有长期咳嗽咳痰等表现。检查上急性胸部X线多正常等,慢性X线有肺纹理改变等。治疗急性对症,细菌感染用抗生素等,慢性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等,缓解期增强体质等。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密切观察,老年人要注意药物及保暖等,孕妇用药需谨慎。
一、定义与病因
1.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多由生物(如病毒、细菌等)、物理(如冷空气、粉尘等)、化学(如刺激性气体)等因素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往往起病较急,病程相对较短。例如病毒感染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常见的病因,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后可引发气管-支气管的炎症反应。
2.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其病因主要与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等有关,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发生病理改变。
二、临床表现
1.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随后可伴有咳痰,可呈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较轻,病程1-3周多可恢复。而喘息性支气管炎可在咳嗽基础上出现喘息症状。
2.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咳嗽、咳痰,一般晨间咳嗽明显,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或气急,病情缓慢进展,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等表现。
三、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
1.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血液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增高。
2.慢性支气管炎: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改变,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明显;血液检查在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痰液检查可培养出致病菌等。
四、治疗原则
1.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咳嗽无痰或少痰时可用镇咳药,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祛痰药,有气喘者可加用支气管舒张剂,如为细菌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喘息性支气管炎还需注意平喘治疗。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主要是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等治疗;缓解期主要是增强体质,预防复发,避免有害气体和颗粒吸入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支气管炎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如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治疗时需根据儿童年龄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治疗方式,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适当多饮水等;慢性支气管炎在儿童相对少见,若有类似表现需及时明确病因。
2.老年人:老年人患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时,机体功能相对较弱,免疫力较低,病情变化可能更隐匿,在治疗时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接触刺激性因素,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因为老年人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反复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3.孕妇:孕妇患支气管炎时用药需谨慎,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就医时需告知医生怀孕情况,慢性支气管炎孕妇需注意病情控制,避免病情加重影响自身及胎儿健康,要避免接触有害因素,如吸烟环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