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和宫颈糜烂是一回事吗
宫颈炎是由病原体感染等引起的宫颈炎症,有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需根据病原体用抗生素等治疗;宫颈糜烂现称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雌激素作用下柱状上皮外移的生理现象,无炎症细胞浸润,一般无症状,无需治疗但需定期筛查,有症状者按宫颈炎处理,物理治疗需考虑患者情况
一、宫颈炎与宫颈糜烂的定义及本质差异
1.宫颈炎:是指宫颈发生的炎症,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由化学物质刺激、机械性损伤等所致。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临床可表现为宫颈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等,可通过妇科检查、病原体检测等明确诊断。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均可发病,比如性生活活跃的育龄女性相对更易患宫颈炎,若有不洁性生活史、多个性伴侣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感染病原体患宫颈炎的风险。
2.宫颈糜烂:这一术语已被弃用,现在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由于雌激素的作用,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表面,使宫颈表面看起来呈“糜烂”样改变,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时发现,常见于青春期、生育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时,以及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女性等因体内雌激素变化导致柱状上皮异位的情况。
二、两者在病理表现上的不同
1.宫颈炎:病理上可见宫颈局部有炎症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宫颈黏膜充血、水肿,可能伴有宫颈腺上皮增生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宫颈局部的溃疡等病变,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能明显看到炎症相关的病理改变。
2.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病理上主要是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覆盖了宫颈表面,显微镜下可见柱状上皮细胞,不存在炎症细胞的浸润等炎症相关病理表现,是一种生理性的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区的移位。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方面的区别
1.临床表现
宫颈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还可出现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等症状,若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青春期女性患宫颈炎可能因症状不典型而易被忽视,而育龄女性症状相对较明显。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人可能有接触性出血,但出血程度较轻,多在妇科检查或性生活后出现少量点滴状出血。
2.诊断
宫颈炎:主要依据病史、症状、妇科检查以及病原体检测等。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从宫颈管流出等,病原体检测可通过核酸扩增试验等检测出引起感染的病原体。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主要通过妇科检查即可诊断,肉眼观察宫颈表面呈红色糜烂样改变,但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和HPV检测等排除宫颈病变后,可明确为生理性的柱状上皮异位。
四、治疗原则的不同
1.宫颈炎: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采取相应的治疗,如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可选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可选用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同时要注意针对患者的年龄、生活方式等调整治疗方案,比如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在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等。
2.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一般无需治疗,但是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TCT+HPV检测),以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等病变。对于有症状的慢性宫颈炎合并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者,在治疗宫颈炎的同时,按照宫颈炎的治疗原则处理即可,而对于因柱状上皮异位导致接触性出血等症状明显且排除其他病变的情况,可考虑采用物理治疗等,但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比如未生育女性一般不优先选择物理治疗,以免影响宫颈弹性和日后分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