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与流感的区别
感冒与流感在病原体、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诊断、治疗、预防方面均有不同。感冒由多种病毒及部分细菌引起,症状轻、散发、全年可发,靠临床表现等诊断,对症治疗为主,增强体质等预防;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具季节性,全身症状重,可实验室检查诊断,需早期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接种疫苗等预防。
一、病原体方面
1.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细菌感染也可引发感冒,但相对病毒感染占比稍低,不同类型病毒导致的感冒在人群易感性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普通人群全年均可发生感冒,与生活环境、接触人群等因素相关。
2.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包括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流感病毒传染性强,尤其在人群密集场所易造成大规模传播,不同年龄人群对流感病毒的易感性不同,一般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流感后病情相对较重。
二、临床表现方面
1.感冒:症状相对较轻且多样,主要以局部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能有低热或无发热,全身酸痛、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相对不重,病程通常较短,一般1-2周可自愈,不同个体间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年轻体健者感冒后症状可能相对较轻,恢复较快。
2.流感:全身症状往往较重,起病急,常突发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明显的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症状,呼吸道局部症状相对较轻,如咳嗽、咽痛等症状可能相对不突出,流感病程相对感冒稍长,儿童感染流感后可能出现的症状表现与成人有一定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三、流行病学方面
1.感冒:散发为主,全年均可发生,季节性不明显或季节性相对不突出,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污染物品传播等,在家庭、学校、办公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可造成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
2.流感:呈季节性流行,一般冬春季高发,可引起暴发、流行甚至大流行,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人群均可感染流感病毒。
四、诊断方面
1.感冒: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史综合判断,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若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等表现。
2.流感:除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外,可通过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抗原检测相对快捷,核酸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能够早期快速诊断流感。
五、治疗方面
1.感冒:以对症治疗为主,如缓解鼻塞可使用减充血剂等药物,缓解咳嗽可使用止咳药物等,一般多可自愈,对于无并发症的普通感冒,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注意休息、多饮水等一般治疗很重要,儿童感冒时需特别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出现并发症。
2.流感:需早期(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抗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等,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高热时使用退热药物等,儿童患流感后更应重视,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发生重症流感的风险更高,需密切关注儿童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处理。
六、预防方面
1.感冒:平时注意增强体质,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在流感流行季节也需注意防护,避免接触感冒患者。
2.流感: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若必须前往需佩戴口罩等,儿童接种流感疫苗需按照儿童疫苗接种程序规范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