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区别
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在解剖部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原则上均有区别。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感染起病急,症状较轻,一般无影像学异常,以对症治疗为主;下呼吸道起始于气管,包括各级支气管和肺泡,感染起病可急可缓,症状相对较重,可有影像学异常,需根据病原体选药并进行支持治疗,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
一、定义与解剖部位区别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等部位,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
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起始于气管,向下延伸至各级支气管和肺泡,下呼吸道感染是气管、支气管、肺泡等部位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可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二、临床表现区别
症状表现
上呼吸道感染: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随后出现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也可表现为咳嗽、少量咳痰,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如无并发症,5-7天可痊愈。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除呼吸道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发热、烦躁不安、哭闹等情况,而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弱,可能症状不典型,发热等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但更易出现并发症。
下呼吸道感染:起病可急可缓,典型症状有咳嗽、咳痰,可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发绀等表现。例如肺炎患者,除上述症状外,严重者可能出现精神萎靡、意识障碍等全身中毒症状。
体征表现
上呼吸道感染:查体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充血,肺部听诊一般无异常体征。
下呼吸道感染:查体可闻及肺部有干啰音、湿啰音等,如肺炎时可出现肺部实变体征,表现为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等。
三、实验室检查区别
血常规
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可有核左移现象;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降低。
病原学检查
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检测可通过鼻咽拭子等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等方法,快速明确病毒类型;细菌感染时可通过痰培养等找到相应致病菌。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查更具复杂性,如肺炎患者,可通过痰培养、血培养、肺泡灌洗液培养等明确病原体,对于不典型病原体还可通过血清学检查等辅助诊断,如支原体肺炎可通过支原体抗体检测等协助诊断。
四、影像学检查区别
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无明显影像学异常表现。
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发现肺部有炎症浸润影等异常表现,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等情况。例如支气管肺炎在X线胸片上可见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等。
五、治疗原则区别
上呼吸道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明显时,可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物等缓解症状。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明确有细菌感染时才考虑使用抗生素。
下呼吸道感染: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选用敏感抗生素,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吸氧等支持治疗,病情严重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缓慢,用药需调整剂量;儿童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用药需考虑其年龄特点,避免使用对其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