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儿童易患且病情变化快,长期吸烟人群风险高;慢性以咳嗽、咳痰或喘息为主要症状,多年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患病率高。发病机制包括气道炎症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诊断靠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上急性以对症治疗为主,特殊人群需注意;慢性急性发作期控制感染等,缓解期戒烟等。
一、分类
1.急性支气管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由细菌感染导致,起病较急,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可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发热,一般全身症状较轻,经治疗后多数患者可在数周内康复。
年龄因素: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成人更易患急性支气管炎,且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关注。例如,幼儿的气道较狭窄,炎症时更容易出现喘息等症状。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群患急性支气管炎的风险较高,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黏膜,降低气道的防御功能。
2.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等。
年龄性别: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患病率通常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等暴露因素更多有关。
病史:有长期吸烟史、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且病情会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加重,可能出现肺功能下降等情况。
二、发病机制
1.气道炎症反应: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支气管炎,气道都会出现炎症反应。在炎症刺激下,气道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导致咳嗽、咳痰等症状。例如,病毒或细菌感染时,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引起气道的一系列炎症改变。
2.气道高反应性: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常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即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如冷空气、粉尘、化学气体等呈现高度敏感状态,容易出现支气管痉挛,导致喘息、气急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如咳嗽、咳痰、喘息等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在急性支气管炎时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X线检查可出现肺纹理增多、紊乱等表现,有助于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在急性支气管炎细菌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痰液检查可发现病原菌等。
四、治疗原则
1.急性支气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咳嗽无痰时可使用镇咳药物,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有细菌感染证据,可使用抗生素。
特殊人群:儿童患急性支气管炎时,应更加谨慎用药,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多饮水等,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一些药物可能对其产生不良影响。老年人患急性支气管炎时,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病情变化快,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就医治疗。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缓解期则需戒烟、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等,以减少急性发作。
特殊人群:老年人患慢性支气管炎时,在缓解期应注重加强营养,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等,以改善肺功能。同时,要注意避免接触冷空气、有害气体等诱发因素,家人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总之,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了解其分类、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该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