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治疗原则
哮喘的管理包括脱离诱因,如识别规避过敏原、避免刺激因素;药物治疗,有缓解发作的速效β受体激动剂和控制发作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监测与管理,包括病情监测和长期管理;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患者要注意药物安全性等,老年患者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妊娠期患者治疗要谨慎选择药物并密切监测。
一、脱离诱因
1.识别并规避过敏原:对于已知对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的哮喘患者,需在相应季节或环境中采取防护措施,如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和防螨寝具等。不同年龄患者接触过敏原的情况不同,儿童可能对食物过敏原更敏感,需仔细观察记录饮食与哮喘发作的关联;成年患者可能因工作环境接触特定过敏原,需调整工作环境。
2.避免刺激因素:烟雾、冷空气等可诱发哮喘发作,患者应避免吸烟及处于二手烟环境,寒冷天气注意保暖并佩戴口罩以减少冷空气刺激。不同生活方式下刺激因素的影响不同,长期吸烟的患者更易因烟雾刺激加重病情,需强调戒烟的重要性;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人群要注意根据天气及时调整防护。
二、药物治疗
1.缓解发作药物:速效β受体激动剂可迅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症状,如沙丁胺醇等,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起到平喘作用。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有差异,儿童使用时需选择合适的剂型,如雾化剂型更易被儿童接受且能保证药物有效吸入。
2.控制发作药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如布地奈德等,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发挥作用。对于有慢性病史的患者,需长期规律使用以维持气道炎症的控制;不同性别患者在药物代谢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但一般不影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基本使用原则,不过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使用需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
三、监测与管理
1.病情监测:定期监测肺功能,如使用峰流速仪监测呼气峰流速,可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控制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肺功能监测的频率和方式有别,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进行简单的峰流速监测并记录;成年患者可自行更规律地监测并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2.长期管理:建立哮喘管理档案,制定个性化的长期管理计划,包括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等。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在管理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多种疾病的相互影响,选择更安全合适的治疗及监测方案;生活方式上要鼓励患者适度运动以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在过敏原浓度高或空气质量差的时段运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哮喘患者在治疗中需特别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尽量选择儿童专用剂型的药物,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及哮喘发作情况,定期带儿童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因为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对儿童生长有一定影响,如长期使用高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身高增长,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调整治疗。
2.老年患者:老年哮喘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等,使用哮喘药物时需注意与这些药物的相互影响。同时,老年患者肺功能储备差,病情变化可能更隐匿,需更密切监测病情,鼓励老年患者进行适度的呼吸康复训练以改善肺功能,但要注意训练强度和环境。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哮喘患者的治疗需格外谨慎,药物选择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病情允许可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相对安全的药物控制哮喘,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因为哮喘发作可能影响胎儿的氧供等,而药物使用不当也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需在多学科协作下进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