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如何治
慢阻肺治疗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稳定期需戒烟,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配合呼吸、运动训练和营养支持;急性加重期要确定原因和严重程度,氧疗,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特殊人群中儿童要注意药物选择和呼吸道保护,老年要综合基础病考虑,妊娠期要谨慎选药保母胎。
一、稳定期治疗
1.戒烟: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可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无论病程长短,戒烟对慢阻肺患者都至关重要,能显著改善预后。
2.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是控制慢阻肺症状的主要药物,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如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缓解哮喘症状;抗胆碱能药物能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支气管作用,且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糖皮质激素:对于FEV<50%预计值且有临床症状及反复加重的慢阻肺患者,可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能改善症状和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频率。
3.康复治疗
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可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陷闭,利于肺泡内气体排出;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活动度,提高潮气量,减少无效腔通气。
运动训练:如步行、踏车、游泳等有氧训练,可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运动训练应根据患者的体能状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营养支持:慢阻肺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应保证充足的热量摄入,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可适当补充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等,以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急性加重期治疗
1.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
常见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气道分泌物潴留等。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胸部影像学、动脉血气分析等)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动脉血气分析可了解患者有无呼吸衰竭及酸碱失衡等情况。
2.氧疗
纠正低氧血症,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2%。对于伴有高碳酸血症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低流量吸氧,防止氧分压过高抑制呼吸中枢。
3.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可选用短效β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如沙丁胺醇;或联合短效抗胆碱能药物雾化吸入,如异丙托溴铵,能迅速缓解气道痉挛。
糖皮质激素: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肺功能和降低早期复发风险,常用药物如泼尼松龙,一般口服或静脉给药。
抗菌药物:当患者出现脓性痰等细菌感染征象时,需应用抗菌药物,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当地细菌耐药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慢阻肺:儿童慢阻肺相对少见,但也需重视。儿童慢阻肺往往与反复呼吸道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治疗上除遵循上述一般原则外,应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尽量选择儿童专用的雾化制剂等。同时,要加强对儿童呼吸道的保护,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老年慢阻肺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基础疾病的情况,药物选择上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氧疗时要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康复治疗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因运动强度过大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3.妊娠期慢阻肺患者:妊娠期慢阻肺患者的治疗需谨慎,药物选择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必要的支气管舒张剂等。氧疗要保证母亲和胎儿的氧供,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