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穿刺前需要做什么检查
羊水穿刺前需进行孕妇基本情况评估,包括病史询问(年龄、孕产史、内外科疾病史、生活方式)和孕周确定(16-22周为宜);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看感染、贫血、凝血)、凝血功能检查(防出血)、传染病检查(防职业暴露及产后新生儿处理);超声检查包括胎儿超声(明数目、胎位、大小与孕周等)和胎盘定位超声(选避开胎盘穿刺部位)。
一、孕妇的基本情况评估
1.病史询问
详细了解孕妇的年龄、既往孕产史,包括是否有不良孕产史,如曾有过流产、死胎等情况。年龄方面,高龄孕妇(年龄≥35岁)进行羊水穿刺的指征相对更明确,因为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较高。既往孕产史中若有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再次妊娠时羊水穿刺的必要性可能增加。同时要询问孕妇是否有内外科疾病史,如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对羊水穿刺过程及孕妇身体状况产生影响。
生活方式方面,了解孕妇是否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在羊水穿刺前需要向孕妇强调纠正这些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以减少对胎儿的潜在不良影响。
2.孕周确定
通过末次月经日期、超声检查等方法准确确定孕周。羊水穿刺一般建议在妊娠16-22周进行,此时羊水量相对较多,胎儿较小,穿刺导致胎儿损伤的风险相对较低。如果孕周不准确,可能会影响羊水穿刺的时机选择,进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孕周过小,羊水细胞培养可能成功率较低;孕周过大,胎儿染色体异常等情况的诊断意义可能相对降低。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主要检查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白细胞可以反映孕妇是否有感染迹象,若白细胞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在有感染的情况下进行羊水穿刺可能会增加宫内感染的风险,需要进一步评估感染情况后再决定是否进行羊水穿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以了解孕妇是否有贫血情况,严重贫血的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时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如出血等,需要在纠正贫血后再考虑穿刺。血小板数量影响孕妇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过低时进行羊水穿刺可能导致出血不止,所以需要在血小板数量正常或接近正常时进行操作。
2.凝血功能检查
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凝血功能异常会增加羊水穿刺过程中出血的风险,如PT延长、APTT延长提示凝血因子缺乏等情况,需要在凝血功能纠正正常后再进行羊水穿刺操作,以确保孕妇的安全。
3.传染病检查
通常需要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等。这是为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同时也能了解孕妇的传染病状况,以便在产后对新生儿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如果孕妇患有乙型肝炎,需要在产后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接种等措施。
三、超声检查
1.胎儿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胎儿的数目、胎位、胎儿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等情况。准确了解胎儿的胎位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避免穿刺到胎儿。同时确定胎儿大小与孕周相符可以判断羊水穿刺的时机是否合适,若胎儿大小明显小于孕周,可能提示胎儿发育异常等情况,需要进一步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进行羊水穿刺。另外,超声检查还可以观察胎儿是否有明显的结构畸形等情况,若存在严重结构畸形,羊水穿刺的意义可能需要重新评估。
2.胎盘定位超声检查
确定胎盘的位置,选择避开胎盘的穿刺部位。因为穿刺到胎盘可能会导致出血等并发症,所以通过超声准确定位胎盘位置是羊水穿刺前的重要准备工作。例如胎盘位于前壁时,穿刺点应选择避开胎盘的位置,以降低穿刺相关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