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怎么办
上呼吸道感染发烧后有一般处理措施、物理降温方法、就医指征与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处理包括监测体温、补充水分、休息;物理降温有温水擦浴和使用退热贴;就医指征为发烧持续久或体温过高伴严重症状,特殊人群中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需注意的护理要点。
一、一般处理措施
(一)监测体温
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可使用体温计定时测量体温,了解体温的波动情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正常体温范围有所差异,如儿童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为36.2~37.3℃,直肠温度正常范围为36.5~37.5℃,腋下温度正常范围为36~37℃;成人腋下温度正常范围一般为36~37℃。通过监测体温能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二)补充水分
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烧时,身体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容易导致水分丢失,所以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多喝温开水,也可以适当饮用淡盐水,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不同年龄人群对水分的需求不同,一般来说,儿童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摄入100~150ml的水分,成人每天需保证1500~2000ml的水分摄入。
(三)休息
发烧会使身体能量消耗增加,需要充分休息来帮助身体恢复。保证充足的睡眠,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有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对抗感染。不同年龄人群的休息时间要求不同,儿童需要较多的睡眠时间,婴儿每天需睡12~16小时,幼儿每天需睡11~14小时,学龄儿童每天需睡10小时左右;成人一般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二、物理降温方法
(一)温水擦浴
适用于大多数发烧患者,尤其是儿童。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擦拭时要注意动作轻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个部位擦拭3~5分钟即可。对于婴儿,由于皮肤娇嫩,要特别注意力度,避免损伤皮肤。
(二)使用退热贴
退热贴是通过凝胶中水分的蒸发来降低局部温度,从而起到辅助降温的作用。将退热贴贴在额头或其他大血管部位,可持续发挥降温效果。不同品牌的退热贴使用方法可能略有不同,但一般按照产品说明进行粘贴即可。对于儿童使用退热贴时,要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如有过敏等不适要及时取下。
三、就医指征与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就医指征
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较长,如超过3天仍不退热;或者体温过高,儿童体温超过39℃,成人体温超过38.5℃且伴有剧烈头痛、呕吐、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提示感染较为严重或存在其他并发症。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发烧时,要特别注意护理。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在物理降温时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过冷的水擦拭,防止引起儿童不适或体温骤降。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另外,低龄儿童一般不推荐使用药物退热优先选择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
2.老年人: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发烧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要注意保暖但又不能过度捂汗,以免影响散热。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因为老年人可能对发烧的耐受能力较差,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如果老年人同时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烧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发作,所以更要加强监测和及时就医。
3.孕妇:孕妇上呼吸道感染发烧时,用药需要特别谨慎。物理降温是较为安全的方式,但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降温方法或药物。如果发烧情况较为严重,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处理,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