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一般是怎么得来的
支气管扩张的常见成因包括感染因素、气道阻塞因素、先天性因素和免疫缺陷因素。感染因素有儿童时期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及成年后反复呼吸道感染;气道阻塞因素包括异物阻塞和肿瘤阻塞;先天性因素涉及遗传因素相关的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及先天性纤毛功能障碍;免疫缺陷因素包含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
一、感染因素
1.儿童时期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儿童期患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等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支气管扩张的重要原因。例如,麻疹病毒感染可引起气道黏膜的损伤和修复异常,使得气道防御功能下降,后续容易继发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长期反复的炎症刺激会破坏支气管壁的结构,包括平滑肌、弹力纤维等,从而导致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且感染后炎症反应相对更剧烈,更易引发支气管结构的破坏。
2.成年后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成年人若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迁延不愈等,也会逐渐损伤支气管。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等病原体反复感染支气管,引发炎症反应,炎症会持续破坏支气管的黏膜、平滑肌及弹性组织,使得支气管壁变薄、扩张。有长期吸烟史的成年人,其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功能会受到影响,呼吸道的自净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进而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病风险。
二、气道阻塞因素
1.异物阻塞:气道内吸入异物,如儿童误吸小玩具、食物残渣等,可导致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阻塞远端的支气管会因分泌物引流不畅而反复感染,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引起支气管扩张。儿童由于好奇心强,且吞咽反射不完善,更容易发生异物吸入的情况。例如,儿童误吸一颗小珠子后,珠子阻塞气道,远端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细菌滋生,引发炎症,久而久之导致支气管扩张。
2.肿瘤阻塞:支气管内的肿瘤,如肺癌等,会阻塞气道,使远端支气管分泌物排出受阻,继发感染,进而导致支气管扩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癌等肿瘤的发病风险增加,对于有长期吸烟史、年龄较大的人群来说,需要警惕肿瘤导致气道阻塞引发支气管扩张的可能。
三、先天性因素
1.遗传因素相关的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某些遗传性疾病会导致支气管发育异常,从而容易发生扩张。比如囊性纤维化,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体内的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气道黏液分泌异常,黏液黏稠不易排出,反复感染,最终引起支气管扩张。这类患者从幼年时期就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且病情往往呈进行性发展。
2.先天性纤毛功能障碍:纤毛是呼吸道黏膜上的重要结构,具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功能。先天性纤毛功能障碍患者的纤毛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黏液清除障碍,分泌物在支气管内积聚,容易引发反复感染,进而导致支气管扩张。这种情况在儿童中也可能出现,且由于纤毛功能的先天性缺陷,难以通过后天干预完全纠正,需要长期的呼吸道管理。
四、免疫缺陷因素
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如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由于体内免疫系统存在缺陷,抵抗力低下,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从而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病风险。这类患者的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无法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病原体,使得炎症持续存在并损伤支气管结构。
2.继发性免疫缺陷: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接受器官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其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进而可能引发支气管扩张。例如,肾移植术后患者为了防止排异反应,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此时呼吸道的防御能力减弱,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逐渐导致支气管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