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感冒和流感
感冒与流感在症状表现、病原学、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上存在差异。感冒起病较缓、全身症状轻,多由多种病毒引起,主要靠临床表现诊断,以对症治疗为主,完全预防较难;流感起病急、全身症状重,由流感病毒引起,可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确诊后尽早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手段,重点人群应每年接种。
一、症状表现差异
1.感冒:通常起病较缓,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也可出现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等,一般发热程度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持续时间较短,3-5天左右可缓解,全身乏力等症状相对不重,儿童感冒可能还会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但整体病情相对较平稳。
2.流感:起病急,全身症状往往较为严重,常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或更高,发热持续时间一般为3-7天,同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儿童流感除了上述全身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惊厥等神经系统表现,且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密切关注。
二、病原学差异
1.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细菌感染也可引发感冒,但相对较少见,不同病毒导致的感冒在人群中的分布无特定的严格年龄、性别等差异,但一般机体免疫力较低者更易患感冒。
2.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包括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等,流感病毒传染性较强,在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感染流感,但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这些特殊人群免疫力相对较弱,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进展可能更严重。
三、诊断方法差异
1.感冒: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进行初步诊断,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若要进一步明确病因,可能会进行病毒抗原检测等,但并非常规检查,通常根据典型的鼻部症状为主的表现即可初步判断为感冒。
2.流感:除了根据临床表现外,还可通过实验室检查进行明确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有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包括快速抗原检测等)、核酸检测等,这些检查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流感病毒,从而明确诊断流感,尤其对于早期诊断和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很重要,对于有流感样症状且有流感接触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需要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确诊流感。
四、治疗原则差异
1.感冒:以对症治疗为主,若有鼻塞、流涕等症状,可使用缓解鼻部充血的药物等;若有咳嗽,可使用止咳药物等,一般多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为先,如多喝水、多休息等,对于儿童感冒,需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优先选择儿童适用的对症治疗方法,以保证儿童的舒适度和安全。
2.流感:确诊后应尽早(一般建议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对于儿童流感患者,更要重视早期干预,因为儿童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高,及时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可有效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同时也需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补液等。
五、预防措施差异
1.感冒:平时要注意增强体质,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在流感流行季节等情况下,要注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等,但由于感冒病原多样,完全预防较困难。
2.流感: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同时在流感流行季节要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若必须前往需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等,以减少流感病毒的感染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