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区别
急性支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在定义与病因、症状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上存在差异,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病原体感染或理化因素刺激引起,起病急、病程短,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等,检查多无明显异常,以对症治疗为主;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因主要是吸烟等,病程长,有长期反复咳嗽咳痰等症状,检查有肺纹理改变等,急性发作期控制感染等治疗,缓解期增强体质预防复发。
一、定义与病因差异
1.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因吸入冷空气、粉尘等理化因素刺激导致,起病较急,病程相对较短,一般在3周内可痊愈。例如,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是常见病因,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患急性支气管炎,且冬季或季节交替时因气温变化等因素易受病原体侵袭。
2.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病因是吸烟,长期吸烟可损伤气道黏膜,导致纤毛运动减弱、巨噬细胞功能降低等,使气道防御功能下降,另外,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如长期接触化工粉尘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等也是重要病因,病程较长,往往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2年以上。老年人因呼吸道功能逐渐衰退,且可能有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更易罹患慢性支气管炎。
二、症状表现区别
1.急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随后可伴有咳痰,痰液可为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体温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头痛、乏力等,通常在数天至3周内症状逐渐缓解。儿童患急性支气管炎时,咳嗽可能较为频繁,且因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更易出现呼吸急促等表现,需密切观察。
2.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长期、反复的咳嗽、咳痰,一般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睡前可能有阵咳或排痰。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部分患者伴有喘息或气急,病情迁延不愈可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患慢性支气管炎时,因肺功能本身有所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易并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三、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差异
1.急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无明显异常改变,或仅见肺纹理增粗;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儿童急性支气管炎行血常规检查时,需注意不同年龄段正常参考值不同,医生会综合判断。
2.慢性支气管炎: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改变,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血常规检查在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肺功能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气流受限,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FVC)小于70%等改变,老年人进行肺功能检查时需注意配合度等因素,以确保检查结果准确。
四、治疗原则不同
1.急性支气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咳嗽无痰或少痰,可用右美沙芬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用溴己新等祛痰;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需根据病原体合理选用。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用药需格外谨慎,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且要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同时进行祛痰、平喘治疗,如使用氨溴索祛痰,氨茶碱等平喘;缓解期主要是增强体质,预防复发,如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加强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等。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要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因为其免疫力相对较低,呼吸道感染易导致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