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宿主因素、环境因素有关。病原体包括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支原体;宿主方面婴幼儿高发,基础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发病;环境中寒冷潮湿气候、空气污染易诱发。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链球菌是儿童支气管肺炎较常见的致病菌,在儿童的上呼吸道中可能携带该菌,当儿童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疲劳等情况,细菌就会侵入下呼吸道引发支气管肺炎。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冬季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中,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比例较高,这些细菌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者儿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经手-口途径进入呼吸道。
2.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引起支气管肺炎,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尤其在2岁以下婴幼儿中较为常见。该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婴幼儿的呼吸道黏膜娇嫩,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例如,在一些托儿所等儿童聚集的场所,呼吸道合胞病毒容易在儿童之间传播,导致支气管肺炎的发生。
3.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也是引起支气管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多见于年长儿。肺炎支原体可通过飞沫传播,当易感人群吸入含有肺炎支原体的飞沫后,支原体可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支气管和肺部的炎症。例如,在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有一定的发病率,且在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更容易出现聚集性发病。
二、宿主因素
1.年龄因素:婴幼儿时期是支气管肺炎的高发年龄段。这是因为婴幼儿的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决定的,如气管、支气管较狭窄,黏液分泌不足,纤毛运动较差,肺组织发育不完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容易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被黏液阻塞等。例如,新生儿的免疫系统更不成熟,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更弱,所以更容易患上支气管肺炎。而年长儿虽然呼吸系统相对发育完善一些,但如果有基础疾病等情况,也可能发生支气管肺炎。
2.基础疾病影响:患有一些基础疾病的儿童更容易发生支气管肺炎。比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肺部血液循环不畅,肺部淤血,容易继发感染引发支气管肺炎。又如患有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情况的儿童,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支气管肺炎。再如患有免疫缺陷病的儿童,自身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患支气管肺炎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3.生活方式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支气管肺炎的发生风险。例如,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的儿童,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相对较高,更容易接触到病原体而患病。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中的儿童,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从而增加支气管肺炎的发病几率。此外,缺乏体育锻炼的儿童,身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也更容易患上支气管肺炎。
三、环境因素
1.气候因素:寒冷、潮湿的气候条件容易诱发支气管肺炎。寒冷可使呼吸道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少,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例如,在冬季气温较低且湿度较大的地区,儿童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2.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和污染物,如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会对呼吸道造成损害。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会损伤呼吸道黏膜,使呼吸道的防御能力下降,增加病原体感染的机会,从而引发支气管肺炎。例如,在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或者城市雾霾天气较多的时候,儿童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情况可能会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