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的预防方法
预防支气管扩张需从预防感染、控制基础疾病、避免有害刺激三方面入手。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感染;保持手卫生、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等预防感染;治疗呼吸道过敏相关疾病、管理遗传性支气管扩张疾病控制基础疾病;戒烟及避免二手烟、减少空气污染暴露避免有害刺激。
一、预防感染
1.接种疫苗:
流感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降低因流感病毒感染引发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的风险。研究表明,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患流感后发展为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的概率显著低于未接种者。对于所有年龄≥6月龄且无禁忌证的人群,包括支气管扩张患者,都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尤其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效果更佳。
肺炎球菌疫苗:肺炎球菌感染是导致支气管扩张常见的诱因之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预防肺炎球菌相关感染。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适用于≥2岁患有慢性疾病(包括支气管扩张)等高危人群;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则可用于6周龄-5岁儿童等特定人群,接种后能降低肺炎球菌感染引发支气管扩张加重的风险。
2.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勤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物品、咳嗽或打喷嚏后等情况下,能有效减少手上携带的病原体数量,降低通过手接触口鼻等途径导致感染的风险。对于儿童,家长应引导并协助其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因为儿童更容易通过手-口途径接触病原体。
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如果必须接触,可佩戴口罩进行防护,降低感染呼吸道病原体的几率,从而减少因呼吸道感染诱发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的可能。
二、控制基础疾病
1.治疗呼吸道过敏相关疾病:
对于患有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过敏疾病的患者,要积极进行治疗。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若不控制好病情,长期的鼻后滴漏可能会导致气道反复受到刺激,增加支气管扩张发生或加重的风险。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规范的治疗有助于减少气道的慢性炎症刺激,降低支气管扩张的发病及加重风险。
2.管理囊性纤维化等遗传性疾病:
对于患有囊性纤维化等遗传性支气管扩张相关疾病的患者,要进行规范的疾病管理。囊性纤维化患者需要进行气道清洁、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气道清洁可通过胸部物理治疗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减少痰液在气道内潴留引发感染的机会。同时,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肺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延缓支气管扩张的进展。对于有囊性纤维化家族史的人群,若有相关基因检测指征,应进行基因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
三、避免有害刺激
1.戒烟及避免二手烟暴露:
吸烟是导致支气管扩张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黏膜,破坏气道的防御功能,导致气道炎症、黏液分泌增多等,进而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生风险以及加重已有的支气管扩张病情。因此,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同时要避免二手烟暴露,无论是在家庭、工作场所还是其他公共场所,减少烟草烟雾的吸入,保护气道黏膜,降低支气管扩张的发病几率。对于儿童,家庭中如有吸烟者,应尽量做到不在室内吸烟,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呼吸环境,减少二手烟对儿童气道的损害。
2.减少空气污染暴露:
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工业废气排放严重的区域、雾霾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可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空气污染中的有害颗粒和气体等会刺激气道,引发气道炎症,长期暴露可能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生风险。对于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更要注意避免空气污染暴露,以减少病情的急性加重。例如在雾霾天气时,可选择在室内进行适当的活动,若需外出则佩戴符合标准的防雾霾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