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保证患儿休息、提供适宜环境和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抗感染治疗,细菌性肺炎根据病原菌选敏感抗生素,病毒性肺炎一般用抗病毒药物或对症治疗;对症治疗,包括发热时根据体温情况选择物理或药物降温、使用祛痰药物改善咳嗽咳痰、吸氧改善呼吸困难;并发症处理,如脓胸脓气胸需穿刺或闭式引流,合并其他并发症如心衰需抗心衰治疗;还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婴幼儿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护理,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要兼顾基础疾病和选药,免疫功能低下者抗感染疗程长要防二重感染及治基础病提高免疫力。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环境:患儿需充分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0-22℃,湿度50-60%),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和病情恢复,不同年龄患儿对环境要求可能因自身身体调节能力不同而有差异,年龄小的患儿更需稳定舒适的环境。
2.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对于婴幼儿要合理喂养,避免呛咳,因为肺炎患儿身体消耗增加,良好的饮食能保证机体能量供应,促进康复,不同年龄段患儿饮食种类和量需根据其生长发育阶段调整。
二、抗感染治疗
1.细菌性肺炎: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选用耐酶青霉素类等。不同病原菌感染有其特定的好发人群和特点,比如肺炎链球菌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了解病原菌特点有助于针对性选择抗生素。
2.病毒性肺炎:一般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流感病毒可选用奥司他韦等,但多数病毒性肺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因为病毒感染具有一定自限性,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可缩短病程,不同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有所不同,需要准确鉴别病毒类型。
三、对症治疗
1.发热:若体温不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若体温超过38.5℃且符合用药指征,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需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原则,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物理降温适用于各年龄患儿,而药物退热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2.咳嗽、咳痰: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以促进痰液排出,改善通气,不同年龄患儿对咳嗽咳痰的耐受和处理方式不同,小婴儿排痰能力弱,需要更积极的祛痰措施。
3.呼吸困难:如有呼吸困难,可给予吸氧,改善通气功能,根据患儿缺氧程度调整吸氧浓度和方式,年龄小的患儿吸氧时要注意氧流量和氧浓度的精准控制,避免氧中毒等不良反应。
四、并发症处理
1.脓胸、脓气胸:对于脓胸需进行胸腔穿刺引流,脓气胸则可能需要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并发症的出现会加重病情,需要及时准确处理,不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和预后与患儿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密切相关。
2.其他并发症:如合并心力衰竭等,需进行相应的抗心衰治疗,如使用利尿剂等,要根据患儿具体病情评估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并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充分考虑患儿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处理。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肺炎病情变化快,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喂奶时要防止呛咳,因为婴幼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肺炎的耐受能力差,需要更精心的照护。
2.老年人:老年人肺炎可能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合并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治疗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选用抗生素时要考虑肾功能等情况,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
3.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发生支气管肺炎时,抗感染治疗疗程可能更长,要注意预防二重感染,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这类人群自身抵抗力差,肺炎治疗难度大,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