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的根治方法
慢性荨麻疹目前无绝对根治方法,但可通过避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来控制病情。要明确并规避过敏原、注意药物和环境因素影响;常用抗组胺药物治疗,严重时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自身免疫性患者可考虑免疫治疗;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有各自治疗注意事项。
一、避免诱发因素
1.明确并规避过敏原
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需仔细排查可能的过敏原。例如,食物方面,部分患者可能对海鲜(如虾、蟹)、牛奶、鸡蛋等过敏;吸入物方面,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可能是诱因。通过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确定过敏原后,严格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过敏原有所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对食物过敏原敏感,成人则可能与吸入性过敏原关系更密切。有特定病史的患者需更精准排查相关过敏原,比如有花粉过敏病史者在花粉季节需做好防护。
2.注意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诱发慢性荨麻疹,常见的有抗生素(如青霉素、磺胺类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要避免使用可能诱发荨麻疹的药物。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在就诊时需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合理选择药物。
3.关注环境因素
温度变化、压力、情绪波动等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荨麻疹。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需注意调节,比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群要学会缓解压力,通过适当的运动、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温度变化较大时,要及时增减衣物,保持身体温度稳定。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常用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这类药物具有起效快、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不同年龄患者的用药选择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点,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儿童用药的剂量范围调整。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荨麻疹的瘙痒、风团等症状,但需长期服用以控制病情,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
2.其他药物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到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较多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使用剂量;免疫抑制剂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影响免疫功能、肝肾功能损害等,使用时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三、免疫治疗
对于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会考虑免疫治疗。例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但免疫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病情后决定是否采用,且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相关指标变化。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安全性。应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潜在影响的药物,优先选择儿童专用的抗组胺药物剂型。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荨麻疹可能会因瘙痒等症状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家长需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安抚。
2.老年患者
老年慢性荨麻疹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药物治疗时需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其他药物时要避免与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此外,老年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可能有所下降,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引发感染。
3.妊娠期患者
妊娠期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需谨慎,因为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措施,如避免诱发因素等。如果需要药物治疗,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充分评估治疗的收益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