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气管支气管炎
气管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理化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病因包括感染因素(病毒、细菌等)和理化因素(冷空气、粉尘等),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预防措施有增强体质、避免诱因、预防呼吸道感染等。
一、定义
气管支气管炎是指由生物、理化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二、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常见的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的影响,例如在流感流行季节,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引发气管支气管炎的风险较高。
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致病,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细菌感染引发气管支气管炎的几率相对增加。
2.理化因素
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如工业废气、室内装修污染等,会刺激气管支气管黏膜,引发炎症。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成分会持续刺激气管支气管,导致气管支气管炎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咳嗽:初期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急性发作期咳嗽较为明显,在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咳嗽可能加重,老年人咳嗽症状可能相对持续时间较长。
咳痰:可出现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可为脓性痰,儿童咳痰相对较困难,可能表现为痰液在气道内蓄积。
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低热、乏力等,若为细菌感染较重时,可能出现高热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因发热出现精神不佳等表现。
2.体征:早期可无明显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散在干、湿啰音,咳嗽后啰音可减少或消失,啰音的部位常不固定,儿童肺部听诊时啰音可能不太典型。
四、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如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是否接触过刺激性物质等,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性质等。
2.临床表现:根据咳嗽、咳痰等典型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3.辅助检查
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增高,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较低,感染时白细胞升高可能不明显。
胸部X线:大多数患者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改变,少数患者可见肺纹理增粗,儿童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需注意辐射防护。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患者需注意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和再次接触刺激性因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于儿童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2.对症治疗
止咳祛痰:咳嗽无痰或少痰时,可用右美沙芬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选用氨溴索等祛痰药,儿童使用祛痰药需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平喘:如有气喘症状,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氨茶碱等,但儿童使用需谨慎,严格按照儿童体重等计算合适剂量。
3.抗感染治疗:如明确有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老年人使用抗生素时需注意药物的肾毒性等不良反应。
六、预防措施
1.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成年人可选择慢跑、游泳等运动,儿童可进行适合的户外活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2.避免诱因: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颗粒,吸烟者应戒烟,减少气管支气管炎的发生风险。
3.预防呼吸道感染: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老年人和儿童等高危人群可优先接种,以预防病毒感染引发的气管支气管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