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脓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肺脓肿的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如吸入性因素(口腔鼻咽部细菌在特定情况下吸入致感染,儿童易因吞咽功能不完善误吸)、血源性感染(皮肤感染病灶细菌经血循环达肺致化脓性炎症,糖尿病患者风险高)、邻近器官感染蔓延(膈下脓肿等可直接蔓延波及肺);发病机制是阻塞与感染(异物痰液阻塞细支气管致通气受阻、引流不畅,病原菌繁殖引发炎症坏死液化形成脓肿)、炎症进展与脓肿形成(初期化脓性炎症,病情进展组织坏死液化成脓腔,脓腔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老年人因免疫弱炎症易持续进展)。
一、病因
(一)病原体感染
1.吸入性因素
口腔、鼻咽部常寄居有各种细菌,当患者在醉酒、昏迷、麻醉、癫痫发作等情况下,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将口咽部分泌物、异物等吸入下呼吸道,导致细支气管阻塞,病原菌繁殖引起感染。例如,有研究表明,约60%-70%的肺脓肿是由吸入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菌包括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消化链球菌等),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性链球菌等)以及肺炎链球菌等。
对于儿童群体,由于其吞咽功能发育不完善,在进食时哭闹等情况也可能导致误吸,从而引发肺脓肿,且儿童误吸后感染的病原菌可能因儿童自身免疫及菌群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但同样以常见的呼吸道病原菌为主。
2.血源性感染
皮肤外伤感染、疖、痈、骨髓炎等感染病灶中的细菌可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引起小血管栓塞,导致肺组织化脓性炎症。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例如,当患者有皮肤化脓性感染时,细菌可通过血流播散至肺部,引起双肺多发性小脓肿。对于患有皮肤感染性疾病的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机体抵抗力下降,血源性肺脓肿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也相对较弱,容易发生血行播散性感染。
3.邻近器官感染蔓延
如膈下脓肿、肾周围脓肿、脊柱脓肿等可通过直接蔓延方式波及肺部。例如,膈下脓肿可穿破膈肌至肺下叶,引起肺脓肿。对于有邻近器官感染病史的患者,尤其是有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等情况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肺部情况,因为邻近器官感染蔓延是肺脓肿的一个可能病因。例如,女性患者如果有盆腔感染,且感染蔓延至肺部,可能引发肺脓肿,此时需要综合治疗邻近器官感染和肺部感染。
二、发病机制
1.阻塞与感染
当异物、痰液等阻塞细支气管时,远端肺组织通气受阻,肺部引流不畅,病原菌在局部大量繁殖。细菌感染后引起肺组织的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释放蛋白水解酶等,导致肺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肿。例如,痰液阻塞细支气管后,局部氧气供应减少,病原菌在缺氧环境下大量生长,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进一步破坏肺组织,使肺组织发生坏死性炎症,逐渐形成含有脓液的空腔。对于长期吸烟的患者,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纤毛运动功能可能受到影响,痰液更容易阻塞细支气管,从而增加肺脓肿的发病风险,因为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2.炎症进展与脓肿形成
炎症初期为肺组织的化脓性炎症,随着病情进展,炎症区域的组织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脓腔。脓腔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在炎症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反应会试图清除病原菌,但如果免疫反应不足以控制感染,炎症就会持续进展并形成脓肿。对于老年人,由于其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反应相对较弱,在肺脓肿发病过程中,炎症可能更容易持续进展,脓肿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对较长,且恢复相对较慢。老年人的各器官功能衰退,包括免疫系统功能,所以在面对肺脓肿时,需要更加关注其全身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控制感染,促进炎症消退和脓肿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