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怎么治疗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清除气道分泌物、减轻气道痉挛和外科治疗。控制感染需依病原体选药,特殊人群用药有别;清除气道分泌物可采用体位引流、胸部物理治疗等物理方法及黏液溶解剂等药物;减轻气道痉挛用支气管舒张剂,特殊人群使用需注意;外科治疗适用于符合适应证且经充分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特殊人群手术需评估风险。
一、控制感染
1.依据病原体选择药物:支气管扩张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增多等感染表现时,需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风险时,可经验性选用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这是基于细菌感染是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通过针对性使用抗生素能有效控制感染,不同病原体对药物敏感性不同,通过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原体是合理用药的关键。
2.特殊人群考虑: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需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发育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且适合儿童的抗生素;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用药时要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因为儿童和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对抗生素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
二、清除气道分泌物
1.物理排痰方法:
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让痰液向主支气管引流。例如病变位于上叶尖段时,采取坐位或健侧卧位;病变位于中叶时,采取仰卧位稍向健侧倾斜等。通过重力作用使痰液排出,一般每日2-4次,每次15-30分钟,这是利用人体体位变化改变痰液的引流方向,促进痰液排出,对于不同部位的病变需要采用相应的体位。
胸部物理治疗:包括叩背等方法,护理人员或家属用空心掌轻拍患者背部,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轻叩击,促使痰液松动排出,儿童患者进行胸部物理治疗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损伤,因为儿童胸部组织较脆弱,过度用力叩背可能会引起不适或损伤。
2.药物辅助排痰:使用黏液溶解剂,如氨溴索等,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使其易于咳出,氨溴索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三、减轻气道痉挛
1.支气管舒张剂使用:对于存在气道痉挛、喘息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短效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等)或长效β受体激动剂联合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等)。支气管舒张剂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沙丁胺醇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症状。
2.特殊人群注意:儿童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时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心悸等不良反应;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心律失常等副作用,因为儿童和老年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差异,儿童的代谢和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不同。
四、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对于反复呼吸道急性感染或大咯血,病变范围局限在一叶或一侧肺组织,经充分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病变肺组织反复感染,严重影响肺功能,通过内科治疗无法控制病情时,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可达到根治目的,这是基于病变肺组织已经成为感染的病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2.特殊人群手术风险评估:儿童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时,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发育情况以及手术耐受性,因为儿童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对其身体的影响和恢复能力与成人不同;老年患者手术前要全面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因为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综合评估后才能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