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手术前要做什么检查
妇科子宫内膜息肉的检查包括妇科双合诊、三合诊,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宫腔镜检查(术前评估、检查过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不同检查针对不同情况,有相应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
一、妇科常规检查
1.妇科双合诊:通过医生的手指经阴道、腹壁对盆腔内器官进行触诊,可初步了解子宫、附件的大小、形态、位置及有无压痛等情况,有助于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的大致线索,不同年龄、生育史的女性进行双合诊时操作细节略有不同,比如生育后的女性阴道和盆腔组织相对松弛,操作相对容易,而未生育女性需更轻柔操作;有不同病史的女性,如曾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盆腔内组织可能有粘连,双合诊时需格外注意力度和操作方式。
2.妇科三合诊:在双合诊基础上增加经直肠的触诊,能更清晰地了解后位子宫、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等部位的情况,对于判断子宫内膜息肉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重要意义,对于年龄较大、绝经后女性进行三合诊时,因阴道和盆腔组织可能萎缩,操作要更加轻柔缓慢。
二、超声检查
1.经阴道超声: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常用的方法之一。可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的情况,能发现较小的息肉,其分辨率较高,能观察到子宫内膜的厚度、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等。一般来说,经阴道超声可发现直径3mm以上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同年龄女性的子宫内膜厚度在不同月经周期有正常范围,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时需根据其月经周期来判断检查结果是否正常,比如育龄期女性在排卵后子宫内膜厚度通常会增厚,此时若发现息肉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对于有阴道出血等异常情况的女性,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更精准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相关改变。
2.经腹部超声:需膀胱充盈后进行检查,相对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显示清晰度可能稍逊一筹,但对于无性生活史等不适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女性是一种替代方法,检查时膀胱充盈程度要适中,不同体型女性膀胱充盈程度要求略有差异,过满或不足都会影响检查效果,对于肥胖女性,经腹部超声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调整探头位置以获得清晰图像。
三、宫腔镜检查
1.术前评估: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在进行宫腔镜检查前,需评估患者的宫颈情况,了解宫颈是否通畅等,不同年龄女性宫颈的弹性等有差异,比如老年女性宫颈可能相对僵硬,评估时要注意操作轻柔;有过宫颈手术史的女性,宫颈可能存在粘连等情况,术前需更仔细评估。
2.检查过程:通过将宫腔镜经阴道、宫颈插入宫腔,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能明确息肉的位置、大小、形态等,还可同时进行活检等操作,对于怀疑有恶性病变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检查能更直观地发现异常情况,不同病情的患者在宫腔镜检查时的表现不同,如息肉较大、数量较多的患者宫腔内病变更明显。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等情况,判断有无贫血、感染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血常规指标范围略有不同,比如儿童的白细胞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若患者存在感染等情况,血常规中白细胞等指标会有相应变化,对于有贫血的患者,需进一步查找原因,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长期阴道出血等有关。
2.凝血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因为手术中可能有出血风险,若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增加手术出血等风险,不同年龄、病史的患者凝血功能正常范围有差异,比如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凝血功能可能本身存在异常,术前需格外重视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并采取相应措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检查,这是为了保障手术安全,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等情况,不同人群对于感染性疾病筛查的要求是基于医疗安全的普遍原则,所有患者在进行子宫内膜息肉手术前都需进行相关感染性疾病筛查,以确保手术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