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诊断标准
慢阻肺的评估包括临床表现、肺功能、影像学及其他相关检查。临床表现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等,体征随病情进展有相应改变;肺功能检查中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FVC<70%是诊断金标准,FEV<80%预计值可判断气流受限程度;胸部X线早期可无异常,胸部CT有助于鉴别诊断及评估并发症;血气分析可判断呼吸衰竭情况,实验室检查在急性加重期合并感染时可有相应炎症指标变化。不同人群在各方面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不同。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症状表现:慢阻肺患者通常有慢性咳嗽,初期为间歇性,早晨较为明显,之后早晚或整日都有咳嗽,但夜间咳嗽不显著;还会有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在劳力时出现,之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部分患者会有喘息和胸闷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症状可能有差异,比如长期吸烟的老年男性,症状出现可能更早且更严重;而生活方式健康的年轻女性,若有相关危险因素也可能发病。
2.体征表现: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低,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不同人群体征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一定不同,例如身体瘦弱的人群,桶状胸可能相对不典型,但肺部啰音等表现可能更易察觉。
二、肺功能检查
1.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70%:这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肺功能检查不受年龄、性别等因素绝对限制,但不同年龄人群肺功能正常参考值不同,比如年轻人肺功能指标相对较好,随着年龄增长,肺功能会有生理性减退,但诊断主要依据FEV/FVC<70%这一标准。生活方式健康人群肺功能相对较好,而长期吸烟、接触污染环境等人群肺功能更容易出现异常。
2.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80%预计值:可判断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不同病史的患者,比如有长期慢阻肺病史的患者,其FEV预计值下降更明显,而新发病例可能下降相对较轻。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改变,表现为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膈低平,肺纹理减少等。胸部X线检查对于慢阻肺的诊断不是特异性的,但可辅助排除其他具有相似症状的疾病,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胸部X线表现可能因个体胸廓结构等差异有一定不同,比如体型较胖的人群,胸廓结构可能影响X线对肺部改变的观察。
2.胸部CT检查:高分辨率CT对辨别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慢阻肺的鉴别诊断及评估并发症等情况。对于有特殊病史,比如曾有肺部感染等病史的患者,胸部CT检查可能更能清晰显示肺部病变细节。
四、其他相关检查
1.血气分析: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血气分析可判断有无呼吸衰竭及呼吸衰竭的类型,如出现PaO<60mmHg,伴或不伴PaCO>50mmHg,提示有呼吸衰竭可能。不同年龄人群血气分析正常参考值有差异,比如新生儿与成人血气分析参考值不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变化能更准确反映其呼吸功能状态。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如合并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等;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标志物可能升高。不同性别患者在感染等情况下炎症标志物变化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炎症标志物可能受一定影响,但总体还是依据具体数值来判断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