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症状什么呢
甲肝症状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和重型甲肝。急性黄疸型有黄疸前期(畏寒、发热、乏力等全身及消化道症状,尿色加深)、黄疸期(巩膜皮肤黄疸、肝脾肿大等)、恢复期(症状缓解、肝脾回缩);急性无黄疸型多见,症状轻,以消化道症状为主;重型甲肝少见,急性重型起病急、黄疸深、有神经症状和出血倾向等,亚急性重型起病急、黄疸深、有肝衰竭综合征等,老年人和儿童患重型甲肝更凶险,有基础肝病者患亚急性重型甲肝风险高
一、急性黄疸型甲肝症状
1.黄疸前期
全身症状:多数患者起病较急,可有畏寒、发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平均热程3日左右。同时伴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此期持续1-21日,平均5-7日。这是因为甲肝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开始反应,引发全身的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在这一时期更容易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而成年人可能相对更能耐受早期的全身症状。
尿色改变: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色,这是由于肝功能受损,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经肾脏排出,使尿液颜色改变。对于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这一症状可能会被更早察觉,因为其肝脏基础状态不同,对胆红素代谢异常的反应可能有所差异。
2.黄疸期
黄疸表现:巩膜、皮肤出现黄疸,黄疸先从巩膜开始,然后迅速波及全身。黄疸出现后,发热逐渐消退,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有所减轻,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这与胆汁淤积、胆红素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有关。此期持续2-6周。不同性别在黄疸期的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孕期感染甲肝时,由于孕期生理变化,可能会对黄疸的代谢和身体的耐受产生一定影响。
肝脾肿大:约半数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肝脏,质地软,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肿大。对于儿童患者,肝脏肿大可能更容易通过体格检查发现,因为儿童的腹部相对较薄,肝脏位置相对表浅。
3.恢复期
症状缓解: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直至消失,精神和食欲明显好转。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肿大的肝脏和脾脏也逐渐回缩至正常大小。此期持续1-2个月。老年人在恢复期可能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精心的护理,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身体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二、急性无黄疸型甲肝症状
此型较黄疸型多见,占甲肝病例的大多数。临床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乏力感,容易被忽视。有些患者可能只是在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才被诊断为甲肝。在儿童群体中,无黄疸型甲肝可能更容易被漏诊,因为儿童往往不能准确表达身体的不适症状,需要家长和医生更加细心观察。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酗酒等)的人群,感染甲肝后可能更容易出现症状加重或恢复缓慢的情况,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和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三、重型甲肝症状(少见)
急性重型甲肝: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黄疸迅速加深,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扑翼样震颤等,还可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发生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病死率较高。这种重型甲肝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但老年人和儿童由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发生重型甲肝时病情往往更为凶险。
亚急性重型甲肝:起病较急,黄疸迅速加深,在发病10日以上出现肝衰竭综合征,表现为极度乏力、食欲减退、频繁呕吐、腹胀等,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及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该型患者的预后与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密切相关,对于有基础肝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亚急性重型甲肝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因为其肝脏的储备功能和代偿能力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