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存在哪些误区
肺气肿存在多种误区,包括治疗时机把握上早期忽视症状、急性加重时处理不当;药物使用上抗生素滥用、平喘药物使用不当(按需使用误解、吸入装置使用错误);康复治疗中运动康复盲目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方法错误;生活方式里吸烟未彻底戒除、营养摄入不合理,这些误区会影响病情控制与治疗效果。
一、治疗时机把握误区
(一)早期忽视症状
肺气肿早期可能仅有轻微咳嗽、活动后气短等表现,部分患者未予以重视,未及时就诊。例如一些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群,出现活动后气短时,错误认为是正常的衰老表现或劳累所致,未能及时就医进行肺功能等相关检查,导致病情延误,错失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因为早期肺气肿通过规范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而延误后病情加重会增加治疗难度。
(二)急性加重时处理不当
当肺气肿出现急性加重,如呼吸困难明显加重、痰量增多、颜色改变等情况时,部分患者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有些患者在家自行随意用药,未及时就医,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为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这是由于对肺气肿急性加重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没有遵循及时就医、规范治疗的原则。
二、药物使用误区
(一)抗生素滥用
在肺气肿稳定期,若无明确细菌感染证据,随意使用抗生素。例如一些患者仅因咳嗽、咳痰就自行服用抗生素,而实际上肺气肿稳定期多为气道慢性炎症,并非细菌感染主导,滥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改善病情,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等不良后果。只有在明确有细菌感染指征,如出现脓性痰、发热等情况时,才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二)平喘药物使用不当
1.按需使用误解:部分患者认为平喘药物只有在症状发作时使用,而没有认识到长期规律使用控制药物的重要性。对于一些中重度肺气肿患者,需要长期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等控制药物来减轻气道炎症,维持肺功能,仅在发作时按需使用短效平喘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病情,会导致病情反复加重。
2.吸入装置使用错误:很多患者不能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如干粉吸入器、压力定量气雾剂等,导致药物不能有效到达气道发挥作用。例如使用压力定量气雾剂时,没有正确掌握呼吸协调的方法,使得药物沉积在口咽部,而不是进入肺部,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三、康复治疗误区
(一)运动康复盲目进行
部分患者不根据自身肺功能情况盲目进行运动。比如肺功能较差的患者,过度进行高强度运动,如快跑、剧烈球类运动等,会导致呼吸困难加重,甚至诱发呼吸衰竭。应该根据肺功能分级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肺康复训练中的步行、呼吸操等低强度运动,循序渐进地进行,以提高运动耐力和肺功能。
(二)呼吸功能锻炼方法错误
一些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方法不正确,如错误的呼吸方式可能加重气道痉挛等情况。正确的呼吸功能锻炼应该是腹式呼吸等方法,但部分患者在进行腹式呼吸时,呼吸幅度、频率掌握不当,没有达到锻炼呼吸肌、改善通气的目的。例如腹式呼吸应该是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凹陷,且呼吸要缓慢、深沉,如果方法错误则无法发挥锻炼效果。
四、生活方式误区
(一)吸烟未彻底戒除
对于吸烟的肺气肿患者,未能彻底戒烟。吸烟是导致肺气肿的重要危险因素,持续吸烟会不断损伤气道和肺组织,使肺气肿病情进行性加重。即使在治疗过程中,若不能彻底戒除吸烟习惯,药物治疗等措施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二)营养摄入不合理
部分患者不注重营养摄入,尤其是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功增加等原因,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来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和免疫功能。若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不足,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进而影响肺气肿的治疗和康复,例如消瘦的肺气肿患者相较于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病情更容易反复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