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流感怎么办
流感的应对包括及时就医评估,出现相关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特定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尽早就诊,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一般治疗与护理要让患者充分休息、隔离,提供清淡易消化营养饮食;符合指征的患者可应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对症治疗包括退热及缓解咳嗽流涕等症状;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基础疾病患者各有注意事项,儿童要密切观察病情等,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疾病,孕妇要权衡药物对自身和胎儿影响,有基础疾病患者要兼顾流感和基础疾病治疗。
一、及时就医评估
1.就诊时机:当出现流感相关症状且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例如高热持续超过3天、呼吸困难、剧烈咳嗽伴有胸痛等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的人群,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即使症状相对较轻也建议尽早就诊,因为这类人群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
2.就医检查:医生通常会进行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如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以明确是否为流感病毒感染。通过检查还能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情况。
二、一般治疗与护理
1.休息与隔离:患者应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有助于身体恢复。同时,流感具有传染性,患者应进行隔离,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防止将病毒传播给他人,隔离时间一般建议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48小时左右。
2.饮食调整:提供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饮食,如米粥、面条、新鲜蔬菜水果等,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机体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和易于消化吸收;老年人则需根据其消化功能适当调整饮食质地。
三、抗病毒药物应用
1.用药指征:对于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所以,若确诊为流感且符合高危人群标准(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等)或病情较重、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但仍有流感病毒感染证据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
2.药物种类: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等,这类药物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从而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但需注意,使用抗病毒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四、对症治疗
1.退热: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体温未超过38.5℃且一般情况良好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对于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的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退热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药物。
2.缓解咳嗽、流涕等症状:若患者有咳嗽、流涕等症状,可使用相应的对症药物缓解,但同样需谨慎选择药物,尤其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选择适合其年龄段的药物剂型和品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感染流感后病情变化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等情况。在护理方面要更加细致,保证儿童充足休息和合理饮食。用药时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感染流感后更易出现重症情况。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如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要注意监测血糖,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要注意观察心脏功能变化等。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对药物的耐受性等情况。
3.孕妇:孕妇感染流感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所以孕妇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在治疗时要充分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4.有基础疾病患者:此类患者感染流感后病情可能较为复杂,要在治疗流感的同时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吸氧等支持治疗;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控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