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源性哮喘
心源性哮喘是由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引发的发作性气喘,其发病与基础心脏疾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夜间憋醒、咳粉红泡沫痰等症状及相应体征,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诊断,需与支气管哮喘鉴别,治疗原则包括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呼吸功能、治疗基础心脏疾病。
一、心源性哮喘的定义
心源性哮喘是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左心衰竭时肺循环淤血、肺间质水肿,进而影响气体交换并引发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
二、病因及相关因素
1.基础心脏疾病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基础心脏疾病的发生情况不同,例如老年人常见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可能逐渐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增加心源性哮喘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生理性退变,若有基础心脏疾病则更容易引发心功能不全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在某些心脏疾病的发病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例如,部分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心脏血管的状态,进而对心源性哮喘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生活方式: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是重要诱因,如长期大量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过度饮酒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肌损害,增加心源性哮喘的发病几率;缺乏运动的人群,心脏功能相对较弱,在遇到心脏负荷增加等情况时,更容易引发心源性哮喘。
病史: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病史,如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心肌组织在梗死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心源性哮喘;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心脏瓣膜受到损害,影响心脏正常的血流动力学,也是心源性哮喘的常见病因之一。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患者多在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急促,伴有喘息,常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这是因为左心衰竭时肺淤血加重,肺泡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与气道分泌物混合形成粉红色泡沫痰。
患者还会有胸闷、气促等表现,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稍微活动就会加重上述症状。
2.体征表现
听诊时可闻及双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这是由于肺间质水肿导致气道狭窄以及气体交换障碍所致。心脏方面可能会有心界扩大、心率加快等体征,提示心脏功能异常。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心脏疾病史、症状发作的诱因、时间等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与心源性因素相关。
2.体格检查:除了上述提到的肺部和心脏体征外,还会检查患者的血压、外周循环情况等,了解整体的循环状态。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淤血、肺水肿的表现,如肺纹理增多、模糊,肺门阴影增大等;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检查手段,可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心室壁运动情况、心室射血分数等,有助于明确心脏是否存在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的心源性哮喘。
实验室检查:可能会进行脑钠肽(BNP)等指标的检测,BNP水平升高提示存在心力衰竭,对心源性哮喘的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五、鉴别诊断
需要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进行鉴别。支气管哮喘多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等症状,其发病多与过敏等因素相关,患者一般无基础心脏疾病史,胸部X线检查多无肺淤血等心源性哮喘的典型表现,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可进行鉴别。
六、治疗原则(仅提及相关治疗方向,不涉及具体药物服用指导)
1.减轻心脏负荷:让患者采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使用利尿剂等药物来减少体内液体潴留,减轻心脏负担。
2.改善呼吸功能:给予吸氧等措施,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
3.治疗基础心脏疾病:针对导致心源性哮喘的基础心脏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对于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