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孢子菌肺炎有呼吸系统和全身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轻重不一的咳嗽;全身症状有低热至高热的发热、明显乏力。免疫功能正常人群症状相对较轻、影像学间质浸润影弥漫;免疫抑制人群症状更严重、影像学改变早且进展快。还可并发呼吸衰竭、继发性细菌感染等,免疫抑制患者易发生呼吸衰竭,病程中易继发细菌感染致症状加重。
一、症状表现
(一)呼吸系统症状
1.呼吸困难:是肺孢子菌肺炎最常见的呼吸系统表现,多呈进行性加重。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中,起病相对较缓,呼吸困难可逐渐出现;而在免疫抑制患者中,呼吸困难进展往往较快。例如,艾滋病患者并发肺孢子菌肺炎时,短期内就可能出现明显的活动后气短,进而发展到静息状态下也呼吸困难。其机制主要是肺孢子菌在肺泡内增殖,影响气体交换,导致氧合障碍。
2.咳嗽:多数患者有咳嗽症状,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黏痰。咳嗽程度轻重不一,免疫抑制患者的咳嗽可能相对更频繁且剧烈,这与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下降有关,病原体在呼吸道持续存在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
(二)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呈低热至高热不等。免疫功能正常者发热相对较缓,体温多在38℃左右;免疫抑制患者发热往往较明显,体温可超过38.5℃甚至更高。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反应表现,肺孢子菌作为病原体入侵人体,引发免疫应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而发热。
2.乏力:患者常感全身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无论是免疫功能正常还是免疫抑制人群,由于疾病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以及氧合障碍等因素,都会出现乏力症状。例如艾滋病患者并发肺孢子菌肺炎时,乏力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使其难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活动。
二、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一)免疫功能正常人群
1.症状相对较轻:起病较隐匿,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进展相对缓慢,发热多为低热,全身症状如乏力等相对不严重。这是因为正常的免疫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病原体的繁殖和扩散,所以病情发展相对温和。例如健康的年轻人感染肺孢子菌后,可能在数周内才逐渐出现较为明显的呼吸系统和全身症状,但一般通过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2.影像学表现特点: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间质浸润影,以肺门周围较为明显,呈弥漫性分布。高分辨率CT可发现磨玻璃影等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实变影等。
(二)免疫抑制人群
1.症状更严重:呼吸困难进展迅速,可很快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发热往往更为显著,全身乏力等症状也更为突出。这是由于免疫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对抗肺孢子菌的感染,病原体迅速繁殖,对肺部组织造成严重破坏。比如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并发肺孢子菌肺炎时,短期内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治疗。
2.影像学表现特点:胸部影像学改变出现较早且进展快,可能在发病数天内就出现广泛的双肺浸润影,可从磨玻璃影迅速发展为实变影,甚至出现白肺表现,严重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
三、并发症情况
(一)呼吸衰竭
由于肺孢子菌肺炎导致肺部气体交换功能严重受损,免疫抑制患者更容易发生呼吸衰竭。当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出现呼吸困难难以纠正等情况时,就会发展为呼吸衰竭。例如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很容易进展到呼吸衰竭阶段,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
(二)继发性细菌感染
在肺孢子菌肺炎病程中,患者由于肺部防御功能受损,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此时患者的症状会加重,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反复升高,咳嗽加重且痰液性质改变等。例如原本以干咳为主的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继发细菌感染后可能出现脓痰,病情恶化,需要进一步进行病原学检查以明确是否有细菌感染,并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