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急性脑梗死怎么办
急性脑梗死需及时就医评估,尽快送有救治能力医院,行头颅CT等检查;早期可进行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要维持生命体征、控制血糖;病情稳定后尽早康复评估并介入早期康复训练;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儿童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要协同管理基础疾病、调整康复方案,女性要考虑特殊生理情况及心理状态,儿童要遵循儿科原则、注意血压管理和采用适合康复方法。
一、及时就医评估
1.尽快到达医院: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应争分夺秒尽快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因为发病时间是决定治疗方案的关键因素,发病3-4.5小时内符合条件的患者可考虑静脉溶栓治疗等。
2.进行相关检查:到达医院后需进行头颅CT等检查以排除脑出血等其他类似疾病,同时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例如通过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来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这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治疗方案。
二、早期治疗措施
1.静脉溶栓:若患者在发病3-4.5小时内,且符合静脉溶栓的适应证(如没有严重的出血倾向、头颅CT排除脑出血等),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等有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的作用,能显著改善预后,降低残疾率等,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2.血管内治疗:对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在发病6-24小时内符合条件的患者可考虑血管内治疗,如机械取栓等,能使部分患者获得更好的血管再通效果,改善临床结局。
三、一般支持治疗
1.维持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等支持。如果患者血压过高,需在医生评估下进行合理的血压管理,因为过高的血压可能加重脑水肿等情况,过低的血压又可能影响脑灌注;对于呼吸不稳定的患者可能需要辅助通气等。
2.控制血糖:高血糖会加重脑梗死的损伤,需将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目标为7.8-10.0mmol/L左右,可通过胰岛素等药物进行血糖调控,但要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因为低血糖也会对脑组织造成损害。
四、康复治疗早期介入
1.康复评估: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评估,由康复医师等专业人员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例如评估患者的肢体肌力、关节活动度等情况,为后续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2.早期康复训练: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良肢位摆放等。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要注意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频率要适合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肢体功能改善,降低残疾程度。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的协同管理。例如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康复训练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耐受性,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恢复能力可能不如年轻患者。
2.女性患者: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时除了遵循一般治疗原则外,要考虑女性的特殊生理情况,如妊娠相关禁忌等(如果有妊娠可能需特别评估治疗方案对胎儿的影响),在康复过程中也要关注女性患者的心理状态等,因为女性可能在患病后面临更多的心理压力,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康复。
3.儿童患者:儿童急性脑梗死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儿童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血压的管理,避免过度降压导致脑灌注不足。同时康复训练要更加注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采用适合儿童的康复方法和手段,如游戏化的康复训练等,以促进儿童脑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并且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