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容易得肺栓塞
不同人群易患肺栓塞的原因及温馨提示各有不同。高龄人群因生理功能衰退等易患,需定期体检、适度活动等;有基础疾病人群中,心血管疾病患者因心脏结构功能受影响等易患,需规范治疗等,恶性肿瘤患者因肿瘤细胞等因素易患,需适当活动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因肺部血管等改变易患,需积极治疗等;手术及创伤人群因术后长期卧床等易患,需尽早肢体活动等;妊娠及产褥期女性因体内凝血因子等变化易患,需适当活动等。
一、高龄人群
1.原因分析: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血管壁弹性下降、血液流动缓慢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肺栓塞的发生风险。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等,进一步促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肺栓塞。例如,有研究表明,60岁以上人群肺栓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
2.温馨提示:高龄人群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密切关注自身血管及心肺功能状况。在日常生活中要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家属应协助老人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同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规范用药,以降低肺栓塞的发生几率。
二、有基础疾病人群
1.心血管疾病患者
原因分析:患有冠心病、心房颤动等心血管疾病时,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导致血液淤滞,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例如,心房颤动患者心房收缩异常,血液在心房内易形成涡流,进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能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引发肺栓塞。
温馨提示:此类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规范治疗心血管疾病,积极控制心室率、抗凝等治疗。定期复查心脏相关指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生活中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防止病情波动增加肺栓塞风险。
2.恶性肿瘤患者
原因分析:恶性肿瘤细胞会释放一些物质促进血液高凝状态,同时肿瘤患者常需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也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恶性肿瘤患者成为肺栓塞的高危人群。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肿瘤人群。
温馨提示: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活动,如病情允许可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运动。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若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疑似肺栓塞的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排查。
3.慢性肺部疾病患者
原因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肺部疾病会导致肺部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炎症反应等也会促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患者常伴有呼吸功能受限,活动耐力下降,进一步增加了肺栓塞的发生可能性。
温馨提示: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肺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呼吸锻炼,提高呼吸效率。同时要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源,预防肺部感染加重病情,降低肺栓塞风险。
三、手术及创伤人群
1.原因分析:大手术后尤其是骨科、妇产科等手术,患者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创伤会导致血管损伤,激活凝血系统,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血栓脱落后可能引发肺栓塞。例如,髋部骨折手术后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温馨提示:对于手术及创伤患者,术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肢体活动,如踝泵运动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密切观察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及肿胀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同时要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四、妊娠及产褥期女性
1.原因分析:妊娠期间,女性体内的凝血因子水平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容易形成血栓。产褥期女性身体恢复过程中也存在血液高凝及活动减少等情况,增加了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2.温馨提示:妊娠及产褥期女性要注意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孕期及产褥期的肢体锻炼。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若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保证充足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