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综合症的前兆
帕金森综合症的运动与非运动相关前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运动相关前兆有震颤(常为首发,如“搓丸样”动作)、运动迟缓(精细动作变慢、“面具脸”等)、肌强直(“铅管样”“齿轮样”强直);非运动相关前兆包括嗅觉减退、睡眠障碍(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等)、便秘、抑郁。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出现症状不易察觉,家属需密切关注;有家族史者应定期体检;长期接触有毒物质或从事特殊职业者要做好防护,出现症状告知职业暴露史;儿童和青少年极少患病,出现类似症状需全面检查。
一、运动相关前兆
1.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或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典型表现是拇指与示指呈“搓丸样”动作,频率为46Hz。中老年人若出现一侧手部不明原因的震颤,要格外关注。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发生震颤后更需警惕帕金森综合症。长期大量饮酒者突然戒酒出现手部震颤,也可能是早期表现之一。
2.运动迟缓:患者上肢的精细动作变慢,如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比以前缓慢许多,甚至无法顺利完成。面部表情肌活动减少,常双眼凝视,瞬目减少,呈现“面具脸”。老年人日常活动明显变慢,比如走路速度减慢、转身不灵活等,要考虑是否有运动迟缓的情况。从事精细手工工作的人群,若发现工作效率明显下降且动作不如以往灵活,需及时就医排查。
3.肌强直: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高,且呈一致性,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称为“铅管样强直”;在有静止性震颤的患者中,可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同转动齿轮,称为“齿轮样强直”。颈部、肢体肌肉发僵发硬,患者会感觉活动身体不自如。长期伏案工作、缺乏运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肌肉僵硬的情况,若持续不缓解,要警惕帕金森综合症。
二、非运动相关前兆
1.嗅觉减退:许多患者在疾病早期可出现嗅觉减退,对一些气味的辨别能力下降。研究发现,嗅觉减退可能在运动症状出现前数年就已存在。中老年人如果发现自己对香水、食物香味等嗅觉不如以前灵敏,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如杀虫剂、除草剂的人群,嗅觉减退可能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信号之一。
2.睡眠障碍: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是帕金森综合症的一个重要前驱症状,患者在睡眠中会出现拳打脚、喊叫等激烈的动作,可能会导致自伤或伤及同床者。此外,还可能出现失眠、白天嗜睡等情况。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问题的人群,出现睡眠行为异常时更要关注是否与帕金森综合症有关。老年人睡眠质量差且伴有异常动作,需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3.便秘:由于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患者可出现便秘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等。便秘可能在帕金森运动症状出现前数年就已存在。老年人本身胃肠功能较弱,若便秘情况逐渐加重且难以缓解,要考虑帕金森综合症的可能。长期久坐、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人群,便秘合并其他非运动症状时,更应提高警惕。
4.抑郁: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可出现抑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等。抑郁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群,出现不明原因的抑郁症状且持续不缓解,要警惕是否与帕金森综合症有关。老年人在退休后生活方式改变,出现情绪问题时,要及时评估是否存在帕金森综合症的可能。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出现上述前兆症状时可能不易察觉或容易与其他老年疾病混淆,家属要密切关注老人的日常行为和身体变化,及时带老人就医检查。有帕金森综合症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问题。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从事特殊职业(如矿工、电焊工等)的人群,要做好职业防护,若出现相关前兆症状,需及时告知医生职业暴露史,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儿童和青少年一般极少患帕金森综合症,若出现类似症状,要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