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和新型肺炎哪个严重
不能简单判定非典和新型肺炎哪个绝对更严重,两者在病原体、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重症率病死率及不同人群影响等方面有差异,非典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2002-2003年全球流行,总体病死率约9%;新型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2019年底大流行,总体病死率约2%-3%但高危人群重症率病死率高,儿童、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情况各有特点,严重程度因个体和流行阶段而异。
一、病原体方面
1.非典: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其基因组大小约为29.7kb,病毒形态呈多形性,有包膜,表面有棘突。
2.新型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其基因组约为29.9kb,病毒也是有包膜,形态上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从病原体的致病性等角度看,两者的病原体不同,在病毒的一些特性上有差异,但这只是基础差异,不能直接判定严重程度。
二、临床症状表现
1.非典:患者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常>38℃,可伴有畏寒、寒战,随后可出现咳嗽,多为干咳,少痰,部分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等呼吸困难表现,严重者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
2.新型肺炎:患者主要症状有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同样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从症状的严重进展速度及对机体多器官功能影响等方面来看,两者在症状表现的严重程度发展上有相似之处,但具体到个体又有差异。
三、流行病学特点
1.非典:2002-2003年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传播速度相对新型肺炎早期可能相对慢一些,但其在人群中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聚集性等特点。
2.新型肺炎:2019年底开始在全球大流行,传播速度极快,人传人能力较强,在全球范围内涉及的人群范围广,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基础疾病状况的人群都有感染病例,从传播范围和速度等流行病学特征来看,新型肺炎在早期的传播形势更为严峻。
四、重症率与病死率比较
1.非典:全球范围内总体病死率约在9%左右,但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条件下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对于青壮年非基础疾病患者,经过积极治疗部分可痊愈,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等重症风险较高人群病死率相对高。
2.新型肺炎:全球总体病死率约在2%-3%左右(不同阶段、不同地区数据有波动),但对于老年人、有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等)的人群,重症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从整体的重症率和病死率统计数据来看,新型肺炎总体病死率低于非典,但对于特定的高危人群,两者都需要高度重视。
五、不同人群影响
1.儿童:非典时期儿童感染相对较少,新型肺炎中儿童也有感染,儿童感染新型肺炎后症状相对成人可能相对较轻,但也有少数儿童出现重症情况,儿童感染后需要密切关注其呼吸、血氧等情况,因为儿童的呼吸系统等生理特点决定了病情变化可能相对较快。
2.老年人:老年人无论是感染非典还是新型肺炎,都是重症的高危人群。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感染后机体的代偿能力差,病情进展往往较快,需要更加严密的医疗监测和护理。
3.基础疾病患者:本身有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非典或新型肺炎后,病情更容易向重症发展,因为基础疾病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和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在治疗上也需要更加综合全面地考虑基础疾病与肺炎的相互影响。
总体而言,不能简单地判定非典和新型肺炎哪个绝对更严重,两者在病原体、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重症率病死率以及不同人群影响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在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流行阶段等情况下,严重程度的体现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