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肺肺气肿是什么意思
双肺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肺容积增大且伴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其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病理上肺泡壁变薄断裂、数量减少致气体交换面积降低,临床表现早期可能无症状,进展后有呼吸困难等,诊断靠影像学和肺功能检查,治疗要戒烟、用药物等,预防需避免有害因素、锻炼及积极治基础病等。
一、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肺组织会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肺泡弹性降低等,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双肺肺气肿。例如,正常人体肺组织在30岁左右开始出现轻微的结构变化,随着年龄进一步增长,这种变化会逐渐明显,气道壁的支撑结构等会发生改变,使得双肺肺气肿的发病风险增加。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是双肺肺气肿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影响肺的防御和修复机制。烟雾中的化学物质会导致炎症反应,使气道分泌物增多,纤毛运动受损,进而影响气道的正常功能,促使肺气肿的发生发展。此外,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吸入有害颗粒(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等),也会对肺部造成损伤,增加双肺肺气肿的发病几率。
病史方面:有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炎症长期刺激气道,会破坏气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容易引发双肺肺气肿。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黏膜反复炎症,黏液分泌增多,气道狭窄,气体排出受阻,导致肺泡过度充气膨胀,逐渐发展为双肺肺气肿。
二、病理改变相关要点
双肺肺气肿时,肺部的肺泡壁变薄、断裂,多个肺泡融合成较大的含气囊腔。从微观结构看,肺泡的数量减少,气体交换面积降低,影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这种病理改变会导致肺的顺应性降低,患者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临床表现相关情况
症状表现:早期双肺肺气肿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最初在活动后出现,随后逐渐加重,严重时在静息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困难。同时,可能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咳嗽多为慢性咳嗽,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痰或泡沫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可为脓性。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对于儿童患者,双肺肺气肿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是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等原因导致,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对其影响可能更为明显。女性患者在同样病情下,可能因为生理结构等因素,在呼吸功能受损时更容易出现疲劳等表现。而老年患者本身肺功能储备就较差,双肺肺气肿会进一步加重其呼吸功能障碍,可能更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四、诊断相关内容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见双肺透亮度增加,肋间隙增宽,膈肌低平。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肺气肿的范围和程度,有助于明确双肺肺气肿的病变情况。例如,高分辨率CT可以准确地观察到肺泡的破坏程度和肺气肿的分布区域等。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双肺肺气肿的重要依据。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小于70%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指标,而双肺肺气肿常与COPD相关,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气流受限的程度,从而辅助诊断双肺肺气肿。
五、治疗及预防相关注意事项
治疗原则:主要是减轻症状、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首先要戒烟,这是阻止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如果患者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可根据情况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缓解症状。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预防方面:健康人群要注意避免吸烟和接触有害环境因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肺功能。对于有慢性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进行肺部检查,早期发现双肺肺气肿等病变并及时干预。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双肺肺气肿加重的因素;儿童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和有害颗粒,预防肺部疾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