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不退会不会是新型冠状病毒
低烧不退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表现之一,也有其他常见原因。可通过流行病学史和相关检查鉴别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般人群需观察症状、居家隔离监测、物理降温;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应对要点,儿童要关注精神等,老年人要注意基础病,孕妇需谨慎处理并及时就医。
一、低烧不退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表现之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烧不退的症状,一般体温在37.3℃~38℃左右,但并非所有低烧不退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其他相关表现
除低烧外,还可能有干咳、乏力等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二)其他可导致低烧不退的常见原因
1.细菌感染:如结核杆菌感染,除低烧外,还可能有盗汗、乏力、咳嗽咳痰等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能发现肺部有结核病灶;其他细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等,也可能出现低烧情况,同时伴有相应感染部位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
2.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女性,除低烧外,还可能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表现,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自身抗体阳性等异常。
3.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等,也可能出现低烧不退情况,同时可能伴有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二、如何鉴别低烧不退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一)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是否有疫情高发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若有到过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或接触过来自这些地区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那么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性相对增加。
2.发病前14天内是否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如有密切接触史,也需高度警惕。
(二)相关检查
1.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若核酸检测呈阳性,则高度提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2.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包括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多在感染早期出现,IgG抗体在感染后期逐渐升高,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
3.血常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常规早期可无明显异常,病情进展时可能出现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等。而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等。
4.胸部影像学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胸部CT早期可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而其他疾病如肺炎、肺结核等也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三、低烧不退的应对建议
(一)一般人群
1.观察症状:密切观察自身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等,以及症状的变化情况。
2.居家隔离与监测:如果有流行病学史且出现低烧不退,应进行居家隔离,避免外出,同时使用体温计定时监测体温,可每4小时左右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
3.物理降温:可以采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进行物理降温,每次擦拭时间可在10分钟左右,帮助散热。
(二)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低烧不退时,要特别注意观察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的不恰当降温方式。可采用松散的衣物穿着,利于散热,同时适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如果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拒食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低烧不退时,要关注其基础疾病情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低烧可能是潜在疾病加重的信号。要注意保证老年人休息,密切监测体温和全身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3.孕妇:孕妇出现低烧不退情况较为特殊,要谨慎处理。首先要尽量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同时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因为某些药物在孕期使用有严格限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全的诊治,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