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肺部支气管扩张怎么办
支气管扩张的诊疗包括明确诊断(通过病史采集和胸部高分辨CT)、控制感染(急性加重期依药敏选抗生素,稳定期防感染)、清除气道分泌物(体位引流、呼吸训练等)、改善气流受限(用支气管舒张剂、权衡糖皮质激素使用)、外科治疗(依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还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诊断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严重程度,有无咯血、咳痰的特点(如痰量、颜色等),既往有无肺部感染病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还需了解出生时有无早产、低体重等情况,成人则要关注吸烟史、职业暴露史等。通过病史采集初步判断支气管扩张的可能相关因素。
影像学检查:胸部高分辨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手段,可清晰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等情况,能明确支气管扩张的形态学改变,如支气管呈囊状、柱状扩张等。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检查参数以减少辐射影响,同时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二、控制感染
急性加重期: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见的有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若患者有反复感染,在药敏结果出来前可经验性选用抗生素。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发育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抗生素,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稳定期:一般不常规使用抗生素,但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如避免接触感染源、适时增减衣物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者,更要注重基础疾病的控制以减少感染风险。
三、清除气道分泌物
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采取相应的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作用促进痰液排出。例如病变位于上叶尖段,可取坐位稍向前倾;病变位于上叶后段,可取仰卧位头低脚高。儿童患者进行体位引流时要注意力度和体位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意外。
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协助患者拍背,促进痰液松动排出。对于咳嗽无力的患者,如老年患者或病情较重者,可采用机械辅助排痰等方法。
四、改善气流受限
支气管舒张剂:对于有气流受限且伴有喘息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β受体激动剂可能引起心悸等,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儿童患者使用支气管舒张剂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对于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且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考虑吸入糖皮质激素,但要权衡其疗效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如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需谨慎使用。
五、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对于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经内科治疗无效,反复咯血或感染,病变范围相对局限且患者一般情况可耐受手术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病变局限在一叶或一侧肺组织,且反复出现严重的咯血或感染,经规范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
手术禁忌证: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病变广泛累及双侧肺等情况时不宜手术。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支气管扩张多与先天发育等因素有关,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生长发育。同时,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在进行体位引流等操作时要轻柔,避免造成患儿不适或损伤。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感染时要注意抗生素的选择,避免使用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大的药物。清除气道分泌物时要根据患者的体力情况适当调整方法和力度,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患者跌倒等意外发生。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支气管扩张患者治疗时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在控制感染、清除气道分泌物等方面要谨慎操作,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等的药物,需在多学科协作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