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常见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皮肤白斑及黏膜表现,分为节段型和非节段型等,可通过临床症状、伍德灯等检查诊断,需与白色糠疹等鉴别,治疗有药物、光疗、移植等方法,管理要关注心理、生活方式及病情监测,不同患者有差异,需个性化方案改善生活质量
一、定义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表现为皮肤出现白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和部位,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黑素细胞功能消失或破坏有关,目前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认为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神经精神因素、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氧化应激学说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
白斑特征:白斑大小不一、形状多样,可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初期白斑颜色较浅,多为浅白色,随着病情进展,可变为乳白色、云白色或瓷白色。白斑处毛发可正常,也可变白。好发于受阳光照射及摩擦损伤部位,如面部、颈部、手背、腕部、前臂及腰骶部等。
进展期表现:在进展期,白斑可逐渐扩大,数目增多,可出现新的白斑,原白斑周围可出现色素减退晕,病情可能与一些诱发因素有关,如精神压力大、皮肤外伤等。
稳定期表现:稳定期白斑停止发展,边界清楚,白斑边缘色素加深。
2.黏膜表现:部分患者可累及黏膜,如口唇、阴唇、龟头及包皮内侧等部位出现白斑。
三、分型
1.节段型:白斑为一片或数片,沿某一皮神经节段支配的皮肤区域走向分布,一般为单侧分布。
2.非节段型
局限型:白斑单发或群集于某一部位。
散发型:白斑散在、多发,大小不一,可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对称性分布。
泛发型:白斑超过体表面积的50%以上,常由上述散发型发展而来,累及全身大部分皮肤。
黏膜型:白斑累及黏膜部位。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临床症状:根据典型的皮肤白斑表现,结合发病部位等临床特点可初步诊断。
伍德灯检查:伍德灯照射下,白癜风白斑呈现纯白色,与周围正常皮肤对比鲜明,有助于诊断及判断白斑的范围。
皮肤镜检查:可观察到白斑处黑素细胞消失等特征性表现,辅助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取病变皮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见表皮黑素细胞及黑素颗粒明显减少或消失,基底层黑素细胞功能减退,真皮内有淋巴细胞浸润等改变。
2.鉴别诊断
白色糠疹:多见于儿童,白斑边界不清,表面有细糠状鳞屑,好发于面部。
花斑癣: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颈部、躯干等部位,白斑表面有鳞屑,真菌镜检可发现菌丝或孢子。
贫血痣:为先天性减色斑,摩擦局部时,白斑不发红,周围正常皮肤发红,可资鉴别。
五、治疗与管理
1.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如外用的卤米松乳膏等,适用于进展期白癜风;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可用于成人及儿童白癜风的治疗。
光疗: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是常用的光疗方法,通过紫外线照射刺激黑素细胞增生及黑素合成。
移植治疗:对于稳定期的白癜风患者,可考虑黑素细胞移植等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皮损较局限的患者。
2.管理要点
心理关怀:白癜风患者可能因外观改变出现心理压力,需关注其心理健康,家人、社会应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生活方式:患者应注意避免暴晒,减少皮肤外伤,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均衡饮食,可适当多摄入富含酪氨酸及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豆类、坚果等。
病情监测:定期观察白斑的变化情况,包括白斑的大小、数目、颜色等,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在白癜风的表现及治疗反应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儿童白癜风患者在治疗时需更谨慎选择治疗方法,避免对儿童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女性患者可能因外观问题更关注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有长期精神压力大病史的患者可能病情更容易进展,需更注重心理调节等。总之,对于白癜风的诊断、治疗及管理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制定个性化的方案,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