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方法
脑卒中偏瘫康复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作业疗法、康复工程辅助及针灸推拿辅助康复。运动疗法有关节活动度和步态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包含低频电刺激和功能性电刺激;作业疗法涉及日常生活活动和手工操作训练;康复工程辅助包括矫形器应用和辅助器具使用;针灸推拿辅助康复有针灸和推拿,各部分训练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以助患者恢复功能回归正常生活。
一、运动疗法
1.关节活动度训练: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进行关节被动活动,由治疗师或家属帮助患者活动患肢各关节,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每天多次,每次每个关节活动10-15次,以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和僵硬,这是基于避免关节长期不活动导致功能丧失的原理,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需进行,对于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等患者,更要注意活动力度和频率,避免因血糖波动等影响康复进程。
2.步态训练:当患者具备一定平衡能力后进行步态训练,包括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让患者在平行杠内进行站立位平衡练习,逐渐过渡到扶持步行、独立步行。通过步态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训练强度需适当调整,儿童患者需在专业康复师精准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疲劳。
二、物理因子治疗
1.低频电刺激:应用低频电刺激可以促进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萎缩。通过将电极片放置在偏瘫侧相关肌肉部位,利用低频电流刺激神经肌肉,引起肌肉收缩,每次治疗时间约20-30分钟,每周治疗数次。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电极片粘贴位置和电流强度的选择,避免刺激过强引起不适。
2.功能性电刺激(FES):FES可用于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例如刺激下肢肌肉帮助患者行走。通过电极发出的电流模拟正常神经冲动,激活瘫痪肌肉,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其治疗参数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电流频率、脉冲宽度等,不同性别患者在治疗中无特殊差异,但需关注个体肌肉反应情况。
三、作业疗法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包括穿衣、进食、洗漱、如厕等训练,让患者逐渐恢复自理能力。例如进行穿衣训练时,教导患者如何使用健侧手帮助患侧手完成穿衣动作,从简单的衣物开始训练,逐步过渡到复杂衣物。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习惯用特定方式进行日常活动的,要在康复训练中逐步引导其适应新的自理方式,以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
2.手工操作训练:通过编织、绘画等手工操作训练,促进患者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运动功能恢复。选择适合患者的手工项目,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逐渐增加难度,如从简单的串珠活动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的手工制作,对于儿童患者,手工操作训练需结合其兴趣爱好,提高训练的积极性。
四、康复工程辅助
1.矫形器的应用:根据患者偏瘫情况佩戴合适的矫形器,如腕关节矫形器可保持腕关节功能位,防止腕下垂等畸形。矫形器的选择和佩戴需由专业人员评估后确定,不同年龄患者的矫形器尺寸和类型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的矫形器要考虑其生长发育因素,定期进行调整。
2.辅助器具的使用:如步行器、轮椅等辅助器具的使用训练,帮助患者改善移动能力。教导患者正确使用步行器进行行走,或如何操作轮椅进行移动等,对于有基础病史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辅助器具时要注意活动量和安全,避免因辅助器具使用不当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五、针灸推拿辅助康复
1.针灸: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促进偏瘫恢复。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如上肢可选择肩髃、曲池等穴位,下肢可选择环跳、阳陵泉等穴位,但针灸治疗需由专业的针灸医师进行操作,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等因素确定针刺手法和穴位选择,对于儿童患者,针灸治疗需谨慎,严格控制针刺深度和刺激强度。
2.推拿: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通过按摩偏瘫侧肌肉,采用揉、捏、推等手法,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肌肉紧张状态,每次推拿时间约15-20分钟,推拿力度要适中,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调整,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推拿过程中的感受和耐受情况不同,需密切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