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甲肝症状表现多样,急性黄疸型甲肝分黄疸前期(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消化道症状等)、黄疸期(有黄疸、肝脾肿大等)、恢复期(症状逐渐缓解);急性无黄疸型甲肝症状相对较轻,有乏力、消化道症状等;重型甲肝较少见,急性重型有严重消化道、神经精神症状和出血倾向等,亚急性重型有黄疸迅速加深、出血倾向等;淤胆型甲肝表现为肝内梗阻性黄疸、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肝肿大等,儿童患淤胆型甲肝时皮肤瘙痒可能致哭闹不安。
一、急性黄疸型甲肝症状表现
1.黄疸前期
全身症状:多数患者起病较急,可有畏寒、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一般持续3-5天。同时伴有全身乏力,这是由于甲肝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引发全身代谢紊乱等因素导致,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情况更为明显,而成人也会感觉极度疲倦,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消化道症状:是此期的突出表现,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厌油,这与肝脏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影响脂肪消化有关。还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儿童由于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在消化道症状上更为敏感,呕吐等情况可能相对更频繁。
2.黄疸期
黄疸表现:患者巩膜、皮肤出现黄染,黄疸先从巩膜开始,然后逐渐波及全身。黄疸出现的时间一般在起病后1-2周左右。随着黄疸的出现,部分患者的发热症状逐渐消退,而消化道症状可能有所加重,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仍较明显,但也有部分患者消化道症状开始有所缓解。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黄疸的表现可能在程度上略有差异,儿童的皮肤黄染可能相对较难发现,但巩膜黄染相对容易观察。
肝脾肿大:多数患者有肝肿大,质地软,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可伴有轻度脾肿大。儿童的肝脏相对柔软,肿大情况可能在触诊时相对成人更容易发现,但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准确判断。
3.恢复期
症状缓解:黄疸逐渐消退,患者的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逐渐减轻并恢复正常。此期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1-2个月。儿童在恢复期的恢复速度可能因个体差异和营养状况等因素有所不同,营养状况良好的儿童可能恢复得相对较快。
二、急性无黄疸型甲肝症状表现
此型较为常见,症状相对黄疸型较轻。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肝区疼痛。由于没有黄疸表现,容易被忽视,往往在健康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被发现。在不同性别中,症状表现并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身体的生理变化对症状的感受略有不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群,可能在感染甲肝后症状相对更为明显,恢复相对较慢。有基础肝脏疾病病史的患者,感染甲肝后病情可能相对复杂,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关注。
三、重型甲肝症状表现(较少见)
1.急性重型甲肝
严重消化道症状:极度乏力,严重的食欲减退、频繁恶心、呕吐,腹胀明显,出现“中毒性鼓肠”。
神经精神症状:早期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嗜睡、性格改变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昏迷,这是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代谢紊乱,毒素积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所致。
出血倾向: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等。
2.亚急性重型甲肝
起病较急,发病10天以上出现重型肝炎表现,如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以上;明显出血倾向,如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及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出现肝性脑病前期症状,如嗜睡、烦躁不安等;随后进入昏迷,患者同时伴有高度乏力、食欲减退或恶心呕吐,腹胀及腹水迅速增多等情况。
四、淤胆型甲肝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为肝内梗阻性黄疸,患者皮肤瘙痒较为明显,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可达2-4个月或更长。大便颜色变浅,呈陶土色。同时伴有肝肿大,肝功能检查显示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升高。儿童患淤胆型甲肝时,由于皮肤瘙痒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等情况,需要家长更加细心护理,避免患儿搔抓皮肤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