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哮喘应注意哪些事项
过敏性哮喘需从避免接触过敏原、规范药物治疗与管理、生活方式调整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综合应对。明确过敏原并做好环境控制;规范使用各类哮喘药物并定期复诊;适度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合理饮食;儿童、老年、妊娠期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要点。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1.明确过敏原:过敏性哮喘患者需通过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自身过敏原,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如春季的柳树、杨树花粉,秋季的蒿草花粉等)、尘螨(室内灰尘中常见)、动物毛发皮屑、霉菌等。例如,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应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如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对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如每周用55℃以上的热水清洗床单、被套等),使用防螨寝具(如防螨床垫、枕头套)。
2.环境控制:在花粉季节,关闭门窗可减少室外花粉进入室内;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过敏原;对于霉菌过敏者,要保持室内干燥,定期清理潮湿角落,如浴室、地下室等。
二、规范药物治疗与管理
1.药物种类及作用:哮喘常用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等)、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等)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主要药物,能有效减轻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次数;长效β?受体激动剂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喘息症状。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规律使用药物,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例如,使用吸入器时要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保证药物能有效到达气道。
2.定期复诊: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每1-3个月复诊一次,通过肺功能检查(如FEV?占预计值百分比等指标)评估病情控制情况,根据肺功能结果调整药物剂量等。
三、生活方式调整
1.适度运动:鼓励患者进行适度运动,但要避免在过敏原浓度高的环境中运动。适合哮喘患者的运动有游泳、慢跑等。游泳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在水中运动时,湿度和温度相对稳定,可减少因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哮喘发作风险;慢跑时要注意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过程中如出现喘息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2.保持良好心态: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诱发哮喘发作。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可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例如,每天进行15-20分钟的冥想练习,有助于放松身心,稳定情绪,从而降低哮喘发作的可能性。
3.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橙子、猕猴桃等)。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部分人对虾、蟹等海鲜过敏)、某些坚果(如花生等)。同时,要注意避免食用过甜、过咸、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刺激呼吸道,诱发哮喘。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过敏性哮喘患者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儿童常见过敏原,如某些毛绒玩具可能携带尘螨等过敏原,应定期清洁或避免儿童过度接触。家长要监督儿童规律用药,由于儿童年龄小,在使用吸入器时可能掌握不好方法,家长可协助操作并指导正确使用。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哮喘治疗药物可能对儿童生长有一定影响,需定期监测身高、体重等指标。
2.老年患者:老年过敏性哮喘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某些治疗哮喘的药物与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需告知医生自身的基础疾病和正在服用的药物情况。老年患者行动相对不便,在环境控制方面要确保居住环境安全、舒适,如浴室要安装扶手,防止滑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因为意外情况可能诱发哮喘发作或加重病情。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过敏性哮喘患者用药需谨慎,因为某些哮喘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在选择药物时要权衡哮喘控制与药物对胎儿的风险。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密切监测哮喘控制情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产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