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该注意什么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需监测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等;休息与环境要求患者绝对卧床、环境安静舒适;药物治疗要遵循原则并观察不良反应;康复护理要早期评估计划、进行运动和认知功能训练;饮食要保证营养、注意吞咽困难患者的饮食;还要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儿童患者在各方面护理需考虑其特点。
一、急性期护理与监测
1.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等症状,体温变化可反映炎症活动情况。同时需关注意识状态,如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可能提示病情恶化,需及时处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更要频繁细致地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病情变化可能更为隐匿且迅速。
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若患者出现肢体无力进行性加重或感觉障碍范围扩大,需警惕病情进展。
2.休息与环境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光线适宜。良好的休息环境有助于患者身心放松,促进机体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营造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减少外界干扰,保证其充足的睡眠,睡眠对于儿童神经系统的修复至关重要。
二、药物治疗相关注意事项
1.药物使用原则
一般会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使用药物时要遵循早期、足量、足疗程等原则。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但需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不同,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特别注意其对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要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是否出现消化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等)、精神症状(如兴奋、失眠等)等。
三、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评估与计划
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评估,包括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等方面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计划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采用适合儿童的康复手段,如游戏化的运动训练等,以提高儿童参与康复的积极性。
2.康复训练内容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训练等。被动运动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主动运动训练有助于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协助儿童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训练,如翻身、坐立等训练,逐步提高儿童的运动能力。
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如果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可进行相应的认知训练,如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训练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儿童可通过简单的拼图、讲故事等游戏进行认知训练。
四、饮食与营养
1.饮食原则
给予患者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以支持其生长发育和机体恢复。例如,可适当增加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要注意饮食的质地,避免呛咳。可给予半流质或糊状食物,进食时要缓慢,必要时可给予鼻饲营养支持。儿童患者若存在吞咽问题,需由专业人员评估后调整饮食方式,确保营养摄入的同时避免误吸等风险。
五、预防并发症
1.压疮预防
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皮肤娇嫩,更要注意翻身的频率,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同时要注意翻身时的动作轻柔,避免擦伤皮肤。
2.肺部感染预防
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儿童患者咳嗽反射相对较弱,家长和医护人员更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可通过拍背等方式帮助儿童排出痰液。
3.泌尿系统感染预防
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尿袋等,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对于非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鼓励其多饮水,增加排尿次数,起到自然冲洗尿道的作用。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适当增加其饮水量,促进尿液排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