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支气管扩张怎么办
支气管扩张的诊疗需多方面综合进行。通过询问病史、症状表现结合胸部高分辨率CT等确诊;急性加重期依痰培养药敏选抗生素,稳定期适当短疗程用;采用体位引流、呼吸训练等清除气道分泌物;少量咯血保守治疗,中大量咯血防窒息并选合适药物或介入治疗;用支气管舒张剂改善气流受限;病变局限等可考虑外科手术;需调整生活方式,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包括儿童、老年及合并基础疾病者。
一、明确诊断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有无呼吸道感染史、是否有基础疾病等)、症状表现(如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等),结合胸部高分辨率CT等检查手段来确诊支气管扩张。胸部高分辨率CT可清晰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等情况,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依据。例如,有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且出现上述典型症状的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若显示支气管呈囊状、柱状扩张等改变,基本可确诊。
二、控制感染
急性加重期:当出现咳嗽、咳痰增多、痰液性状改变等感染加重表现时,需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痰培养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选用抗假单胞菌活性的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需考虑其肝肾功能等差异,选择相对更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比如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其听力等的抗生素。
稳定期:一般不常规使用抗生素,但对于反复感染、有慢性咳脓痰等情况的患者,可适当短疗程使用抗生素预防急性加重,同样需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
三、清除气道分泌物
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让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促进痰液排出。例如病变位于上叶尖段,可采取坐位或直立位;病变位于下叶背段,可采取俯卧位等。不同年龄患者在体位引流时需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如儿童患者需有人在旁看护,避免摔倒等情况。
呼吸训练及咯痰技巧: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后用力咯痰,或者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帮助患者将气道内的痰液排出。对于年老体弱、无力咯痰的患者,可辅以胸部叩击等手法协助排痰,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患者不适或损伤。
四、止血治疗
少量咯血: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如休息、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等。可使用酚磺乙胺等止血药物。
中大量咯血: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可使用垂体后叶素等药物止血,但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慎用。必要时可能需要介入治疗等进一步处理。
五、改善气流受限
支气管舒张剂:对于有气道痉挛、气流受限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β?受体激动剂,或异丙托溴铵等抗胆碱能药物,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支气管舒张剂需注意药物的剂型等差异,儿童患者多使用雾化剂型的支气管舒张剂。
六、外科治疗
对于病变局限、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咯血或感染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肺叶切除术等,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七、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患者应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比如多吃瘦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气道损伤等情况。
戒烟:吸烟是支气管扩张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必须严格戒烟,同时避免吸入二手烟,减少对气道的刺激。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支气管扩张多与先天性因素或反复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有关,在治疗过程中需更加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如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骨骼发育等的药物,体位引流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使用多种药物时需注意是否会增加肝肾负担等,同时在进行体位引流等操作时要缓慢进行,防止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等。
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在控制感染、使用药物等过程中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控制,防止血糖波动影响病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时要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