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附件炎
附件炎是性活跃生育期女性常见盆腔炎性疾病,涉及输卵管、卵巢,由外源性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等)和内源性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引发,有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月经异常等症状,可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会影响生育并致慢性盆腔痛,可通过注意性生活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来预防
一、附件炎的定义
附件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中的输卵管、卵巢发生的炎症,属于盆腔炎性疾病的一种,多发生在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
二、附件的解剖结构与附件炎的关联
输卵管是一对细长而弯曲的肌性管道,卵巢是产生卵子并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它们都属于附件范畴。当病原体感染等因素侵袭输卵管、卵巢时,就容易引发附件炎。
三、附件炎的常见病原体
1.外源性病原体:主要来自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性活跃的年轻女性由于性传播风险相对较高,更容易感染这类病原体而引发附件炎。
2.内源性病原体:来自阴道内的微生物群,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时,这些病原体可能上行感染至附件引发炎症。
四、附件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下腹部疼痛是附件炎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在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可能加重。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腹痛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年轻女性由于生殖系统相对更敏感,腹痛可能更为明显;而绝经后女性由于机体反应性等因素,腹痛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
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分泌物量较平时增多,且可能伴有颜色、气味的改变,如呈脓性、有臭味等。
月经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等情况。例如,炎症影响了卵巢的正常功能,导致激素分泌失衡,进而影响月经。
2.体征
妇科检查体征:妇科检查时可发现附件区有压痛、反跳痛,有的还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或炎性包块等。
五、附件炎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性生活史、月经史、既往妇科疾病史等。比如,有不洁性生活史的女性患附件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2.体格检查:除了一般的全身检查外,重点进行妇科检查,了解附件区的体征情况。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
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等检查,查找病原体,如能发现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病原体,则有助于诊断附件炎。
4.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发现输卵管增粗、卵巢肿大或有炎性包块等情况,有助于辅助诊断附件炎。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B超检查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而略有不同,但总体能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六、附件炎的危害
1.对生育的影响:附件炎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以及受精卵的运输,从而引起不孕;即使受孕,也增加了异位妊娠(宫外孕)的发生风险。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来说,这是较为严重的危害,年轻女性如果不及时治疗附件炎,可能会因输卵管问题而难以正常受孕。
2.慢性盆腔痛:附件炎如果转为慢性,可能会导致长期的下腹部坠胀、疼痛等慢性盆腔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无论是在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会对年轻女性的工作状态和社交生活产生干扰。
七、附件炎的预防措施
1.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洗外生殖器,避免不洁性生活。对于性活跃的女性,使用安全套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的风险。
2.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选择棉质、透气好的内裤,保持外阴的清洁干燥,减少病原体滋生的机会。
3.增强机体抵抗力: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不同年龄的女性都应注重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年轻女性可以通过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增强自身抵抗力,降低附件炎的发病风险。
4.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如阴道炎、宫颈炎等,因为下生殖道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病原体容易上行感染引发附件炎。一旦发现有下生殖道感染的症状,如阴道分泌物异常、外阴瘙痒等,应及时就医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