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尘肺
尘肺是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粉尘致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的全身性疾病,病因主要是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发病机制是粉尘致肺泡巨噬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致肺纤维化;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体征早期不明显,晚期有发绀等;诊断靠职业史、胸部影像学检查及肺功能检查;预防包括工程防护(减少粉尘产生与外泄)、个人防护(戴防尘口罩等)、健康监护(定期体检);特殊人群中儿童肺发育未全、孕妇接触粉尘影响胎儿、老年人肺功能差,均需特殊关注与防护。
一、尘肺的定义
尘肺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主要是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常见的粉尘有石英粉尘、煤尘等。不同行业接触的粉尘种类不同,如煤矿行业工人多接触煤尘,而在石英砂加工等行业工人易接触石英粉尘。
(二)发病机制
粉尘被吸入人体后,首先到达呼吸道,进而进入肺泡。肺泡中的巨噬细胞等会吞噬粉尘,但是粉尘会对巨噬细胞等造成损伤,导致巨噬细胞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肺组织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形成肺纤维化,影响肺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呼吸困难:早期多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时出现,随着病情进展,在轻体力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肺组织纤维化导致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2.咳嗽:多为轻微咳嗽,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咳嗽会加重,且可伴有咳痰,一般为少量黏液痰,合并感染时可为脓性痰。
3.胸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疼痛部位不固定。
(二)体征
早期体征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减低,合并感染时可闻及干湿啰音等。晚期患者可出现发绀、杵状指(趾)等。
四、诊断
(一)职业史
详细询问患者的职业接触史,包括从事的职业、接触粉尘的种类、接触时间、环境中的粉尘浓度等。这是诊断尘肺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尘肺的发生与职业接触粉尘密切相关。
(二)胸部影像学检查
1.X线胸片:是诊断尘肺的常用方法。早期尘肺可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小阴影,以及大阴影等。
2.CT检查:对于早期尘肺的诊断比X线胸片更敏感,能够发现更小的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的评估。
(三)肺功能检查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如通气功能障碍等,表现为肺活量、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降低。
五、预防措施
(一)工程防护
1.在工业生产中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如采用密闭、通风、除尘等技术,降低工作环境中的粉尘浓度。例如,在矿山开采中采用湿式作业,可减少粉尘的飞扬。
2.对产生粉尘的设备进行密闭,防止粉尘外泄。
(二)个人防护
劳动者应佩戴合适的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如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口罩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粉尘,减少粉尘的吸入。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工作后及时清洗身体,更换工作服等。
(三)健康监护
对接触粉尘的劳动者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就业前体检和在岗期间的定期体检。通过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尘肺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例如,每年对接触粉尘的工人进行胸部X线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肺部的异常改变。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一般较少接触生产性粉尘,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接触了粉尘,需要密切观察其呼吸系统的情况。因为儿童的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粉尘对其肺组织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一旦发现儿童有咳嗽、呼吸困难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
(二)孕妇
孕妇如果接触粉尘,需要特别注意。粉尘可能通过孕妇的呼吸进入体内,进而影响胎儿的发育。因此,孕妇应避免接触粉尘环境,如必须接触,应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高效防尘口罩等,以减少粉尘对自身和胎儿的潜在危害。
(三)老年人
老年人本身肺功能可能有所下降,接触粉尘后更容易发生尘肺相关的肺部病变。老年人患尘肺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且并发症较多。所以老年人如果有职业接触粉尘的情况,更要加强健康监护,定期进行胸部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尘肺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