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化脓性腮腺炎
化脓性腮腺炎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病因包括机体抵抗力下降和腮腺导管阻塞,局部表现为腮腺区肿胀疼痛等,全身有发热等症状,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需抗感染、局部处理和支持治疗,预防要保持口腔卫生、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腮腺导管阻塞。
一、定义
化脓性腮腺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腮腺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二、病因
1.机体抵抗力下降:
对于儿童而言,如婴幼儿时期,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因各种原因导致抵抗力降低,从而增加感染化脓性细菌引发腮腺炎的风险;成年人若长期处于劳累、营养不良等状态,也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使身体更易受化脓性细菌侵袭。
2.腮腺导管阻塞:
例如涎石、黏液栓等可阻塞腮腺导管,导致唾液排出受阻,有利于细菌在导管内繁殖,进而引发炎症。涎石的形成可能与唾液中的某些成分异常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导管局部的病变出现阻塞情况。
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曾有腮腺导管相关疾病史,再次发生导管阻塞的可能性相对较高,需格外注意口腔卫生等以预防炎症发生。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腮腺区肿胀、疼痛,以耳垂为中心肿胀,皮肤发红、发热,按压腮腺时有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流出。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可能更需要密切观察其腮腺区域的异常表现,如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哭闹、腮腺部位的肿胀等情况。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腮腺组织的化脓、坏死等情况,局部疼痛可能会加剧。
2.全身表现:
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发热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体温波动较大,且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特别关注儿童的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成年人发热时则需注意休息、补充水分等。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检查腮腺区域的肿胀、压痛情况,以及导管口有无脓性分泌物溢出等。对于儿童检查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过度不适。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细菌感染。不同年龄儿童的血常规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年龄来判断血常规结果是否异常。
脓液涂片及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帮助了解腮腺导管及腮腺组织的情况,是否存在导管扩张、腮腺内脓肿形成等。对于儿童,超声检查相对较为安全,可作为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
五、治疗原则
1.抗感染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对其相对安全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2.局部处理:
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等漱口,促进唾液分泌,有助于炎症的消退。对于腮腺肿胀明显的患者,可采用局部热敷等方法缓解症状,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尤其是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热敷时更需谨慎操作。
3.支持治疗:
患者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其营养摄入均衡,以促进身体恢复。若患者发热,需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等,儿童发热时应避免使用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的降温药物,优先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温。
六、预防措施
1.保持口腔卫生:
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可有效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牙刷和牙膏。
2.增强机体抵抗力: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不同年龄人群锻炼方式有所不同,儿童可选择适合其年龄的户外活动等,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跑步、游泳等运动方式。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适的锻炼和饮食安排,以维持机体良好的抵抗力。
3.避免腮腺导管阻塞:
注意口腔健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治疗口腔内的疾病,如涎石等。对于有相关口腔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更要加强口腔健康的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