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病变,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子宫手术、激素水平、遗传、生殖道梗阻有关。症状有痛经、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疼痛等,可通过妇科检查、超声、MRI、血清CA125测定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和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等。特殊人群如年轻有生育要求女性、围绝经期女性、老年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和日常护理需做好计划生育、经期保暖、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定期妇科检查。
一、子宫腺肌症的定义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属于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它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多发生于3050岁左右的经产妇,但也可见于年轻未生育的女性。
二、子宫腺肌症的病因
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子宫手术及操作不当,比如剖宫产、人工流产等,可能会促使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二是激素水平,雌激素水平过高会刺激子宫内膜,使其向子宫肌层生长;三是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四是生殖道梗阻,使经血流出不畅,宫腔压力增加,导致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肌层。
三、子宫腺肌症的症状
1.痛经: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进行性加重,疼痛程度不一,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疼痛通常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直至月经结束。
2.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量过多可能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3.不孕:子宫腺肌症会影响子宫内环境,使受精卵不易着床,从而导致不孕。
4.性交疼痛:发生于子宫直肠窝、阴道直肠隔的子宫腺肌症,使周围组织肿胀而影响性生活,月经前期性感不快加重。
5.其他: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压迫症状。
四、子宫腺肌症的诊断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硬且有压痛,经期时压痛更明显。
2.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子宫肌层内有不规则的回声增强区,边界不清。
3.MRI:能更准确地显示子宫腺肌症的病变部位、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诊断困难的病例有重要价值。
4.血清CA125测定:部分患者血清CA125水平会升高,可作为诊断和病情监测的参考指标。
五、子宫腺肌症的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定期观察,暂不做特殊处理。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痛经症状。
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降低雌激素水平,缓解症状。
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减少月经量,缓解痛经。
GnRHa:可使子宫缩小,缓解症状,但停药后可能复发,且长期使用会出现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热、盗汗、骨质疏松等。
3.手术治疗:
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这是一种根治性手术,但会使患者失去生育能力。
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病灶局限的患者,但术后有复发的可能。
4.其他治疗:
介入治疗:通过阻断子宫动脉,使病灶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利用超声波的能量聚焦于子宫腺肌症病灶,使其凝固性坏死,具有不开刀、不流血等优点。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在诊断子宫腺肌症后,应及时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尽量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期间要注意监测排卵和子宫内膜情况,为受孕做好准备。若自然受孕困难,可考虑辅助生殖技术。
2.围绝经期女性:若症状较轻,可采取观察等待或药物治疗,待绝经后症状可能会自然缓解。若症状严重,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
3.老年女性:若已绝经,仍需定期复查,因为少数情况下子宫腺肌症可能会发生恶变。若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七、子宫腺肌症的预防和日常护理
1.做好计划生育,尽量避免人工流产和刮宫等手术,减少子宫损伤。
2.经期注意保暖,避免受寒、着凉,不食生冷辛辣食物。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
4.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腺肌症。



